三十岁的时候,我有了自己的书房,实现了一直藏在自己心中的小愿望,似乎生活也有了方向,闲散的时光,终于有了安顿的地方。
梁实秋老先生曾经说过,一个正常的良好人家每个孩子都应该有一个书桌,主人应该有一间书房,书房的用途是收藏图书并可读书写作其间,不是用以公开展览,藉以骄人的。
我觉得得我还蛮幸运的,当初看房选房并没有花太多心思。也算巧合,当初看房子的时候其实对一楼的户型结构并不太满意,本想离开,但转念想既然来了,没看几眼就走也不合适。就来到了二楼,一拐角,我立刻被这间大书房所吸引了。
“这哪是书房,分明是一间小型图书馆。”
一整排连体书柜环绕两面墙山,靠南一侧是落地窗,屋内南北通风,阳光通透。正是我理想中书房的样子! 当时就在想,不管房主给多少价格,只要合适,立刻拍板拿下,不为别的,只为这间大书房,它能给我所有的踏实。
一间书房,一个衣帽间,一个养外,一个安内,缺了哪个似乎都不完整。
30岁以后得人生大概就进入到了一个不断做减法的过程了,你需要停止很多无用的社交,也不需要过多关注与你无关的八卦故事,不需嫉妒与偏见,亦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浪费在娱乐消遣上。因为时间是个睚眦必报的东西,不珍惜它,它就会让你的脑袋空洞,让你满身的戾气,让你止步不前。
到这个节骨眼上,青春已经溜走一大半了,倘若哪天老去了,却还是一身的贫瘠,那该是多么悲惨的事啊。
庆幸的是我开始关注此时此地了,我开始觉得时间有多么宝贵了,我开始觉得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让自己不至于很窘迫。 搬家的时候,我把这几年攒的书籍费劲搬到了书房,却没填满整个书柜的五分之一,让我顿生强烈的挫败感。
这一本本书有60%我能完全读懂,在读懂的情况下理解作者60%的观点已经算是精读,此后,我能将作者20%的观点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已是万幸,算算下来,自己真不算一合格的爱读书人。于是,努力填满书柜成为了我接下来的人生追求。
小波老师说,一支笔,一本书,一杯咖啡,我宁愿将余生的时光都浪费在它们身上。这话说的有些矫情了,最近我又翻开了林语堂老先生的自传,他那种人与自然相处的处事态度让我很是景仰。
书房就是一扇门,从这扇门出发,能进入到另一个世界。我在书房的门口挂了一个棉麻口袋,进门要把手机留在门口。它告诉每个进入的人,此时此刻外界与你无关,现在你面对的只有你自己。
想想十年后已近中年的我们,会做些什么?董桥说中年是下午茶就有点悲观了。倘若你年轻时把时光经营的好,这时候应该足够安心坐在有春光的藤椅上品一杯上好的龙井,有足够的心境和学识读一本稍稍枯燥的书,有挚友愿意花时间陪你聊天,孩子的学习成绩还不错,妻子对你还算温柔体贴,我想就这么卑微平静的活着,也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