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乡镇基层干部要认真学习全会精神和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想为”“敢为”“善为”的精神境界,自觉扛起责任担当,锚定改革新目标,为推进现代化实干笃行、奋楫争先、拼搏进取。
一、激昂“想为”的志气
“想为”是一种态度,是“不待扬鞭自奋蹄”的思想自觉。基层干部是基层的中坚力量,是基层事业的中流砥柱。要自觉拧紧思想“总开关”,铭记初心使命、性质宗旨,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从党的发展历程中中汲取智慧、汲取力量、汲取信心,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找寻方向、找寻思路、找寻方法,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品格、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彻底搞清楚“为什么作为”“为谁作为”一系列问题。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使命感,工作不成、寝食不安的紧迫感投身到基层事业发展的伟大实践中。
二、提升“敢为”的勇气
“越怕事,越容易出事,越想绕道走矛盾就越堵着道。相反,只有豁得出去、敢闯敢干,下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决心,真刀真枪干,矛盾和困难才可能得到解决。”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到今天,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但畏难不前、胆小怕事是干不成事的,也不是基层干部应有的品行特质。作为基层干部,应主动走出舒适区,积极投身到一线去、到苦岗位上去,敢啃最硬的骨头,敢接最烫的山芋,敢当“热锅上的蚂蚁”,在“泥田”里摸爬滚打,在“波涛”中锤炼本领内功,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凤凰涅槃的决心,蹚过深水区、啃下硬骨头,切实把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做实做好。
三、增强“善为”的底气
“绳短不能汲深井,浅水难以负大舟。”干事创业,既要有担当之心,又要有担当之能;既要思想过硬,还要本领高强。作为基层干部,应深刻把握“真、勤、实”三字要诀,苦练“打铁必须自身硬”的本领,力求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中取得实效,实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的良性循环。坚持“真”字为先,基层干部要投入真情实意,真真正正在学中做、做中学,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坚持“勤”字为基,勤奋学习、勤勉工作、勤于思考,在勤学苦练中增长才干,克服本领恐慌;坚持“实”字为本,注重实际、实事求是,在为人民服务中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不断增强本领内功,练就过硬的“金刚钻”,以过硬本领展现新作为、奋进新征程。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深刻理解“想为”“敢为”“善为”的丰富内涵,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推进全面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无畏的勇气、更加无私的情怀,为实现美丽中国伟大战略目标贡献力量,为推进农村现代化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