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衣达芬奇》,余凤霞老师自导自演的作品,很与众不同的作品,也是我实实在在接触到的第一部话剧,给我带来了相当的冲击;但看罢很久,记忆多少模糊了。其实,刚看完那几天,我脑中充斥着各种想法,但无从下笔,就像是无比详尽的地图却派不上用场,而且我知道,一旦形成文字落在纸上,我所想表达的必然会有所丢失。而现在,记忆虽已经残缺,但正因为记忆的残缺或者说是选择性的遗忘,我才可能得以知道我真正想写的是什么。说到底,我觉得文章是一种私人性质的东西,其中所表达的应该尽量是自己的经验、想法。
这是一个隐喻,隐喻着对孤独的抗争。
青衣达芬奇,作为被切除男性象征的概率不足万分之一的双性人,先天异于常人,但这种差异是隐性的,无法轻易对他人表达的。所以,青衣大抵只能依靠自己去面对这份孤独。她迷恋着自己的母亲,拒绝恋爱,被强奸生下了孩子,却遭夭折。孤独侵蚀着她,最终将她毁灭。其实,青衣就是你我,她是你我极端的体现。故事本身就隐喻着这样的事实——每个人都有着无法向他人倾诉的苦衷,大多数情况只能默默地承受着;换句话说,人与人之间注定是无法真正理解的。活像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我们每个人被背负着自己的巨石,努力着做着没有结果的事情。但即便无法得到真正的理解,我们也没有理由去放弃尝试。面对困境,青衣选择的是抗争,一种义无反顾的抗争,是对社会的抗争,更是对自身的抗争。它让我想起了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交织着绝望与希望,却始终饱含激情。
大概有这么一个动作——青衣达芬奇骤然一跃,翻身上桌——具体背景无从记起,大概是她的好友医生在质问她,她无法应对,陷入了情绪的高潮。前前后后的故事、人物我都不太记得了,唯独这个动作抽离出来,深深地刻在我脑海中,令我时常想起。......一袭青衣的青衣以接近跑的姿态快走向桌子,双臂突然向后甩,借力跃起,盘腿坐在桌子上.....当时看到这个动作时,我就暗自佩服,不禁想,到底是专业的,比普通人厉害,这么高的桌子,竟敢毫不犹豫的往上跳,万一不小心,摔了碰了怎么办......当然,老师估计在台下花了不小功夫练习,也想必有不顺利的时候,或许还受过小伤,也可能搞出过什么滑稽的事情,比如,滑到桌子上,却由于惯性从桌子另一边滑了下去......但不管如何,展现在面前的是——青衣达芬奇骤然一跃,翻身上桌。
孤独会由内而外地侵蚀一个人。当孤独无法排除时,它便会由内而外地侵蚀一个人,改变他的精神内核、性格、动作、外貌。每个人都有自我保护的潜意识,当别人触犯自己的内心深处重要的东西时,会不由自主地陷入癫狂,丧失理性。平日,青衣用她的高冷保护着自己。当医生的质问触及她内心最深处时,她无法面对,转而通过外部的激烈的动作去掩饰自己,同时,也是自己长期积压情感的爆发。
它震撼着我,在于它蕴含着激情。排除话剧表演本身需要激情的缘故,就这个故事而言,我觉得激情是必不可少的。这是一个男性化的动作,当女性演员完成这个动作时,从观众的角度,更有其独特的冲击力。而从故事本身而言,这个男性化的动作似乎与青衣其实是双性人的事实也有所联系,不得不说是颇为好玩奇妙的。
当然,可能在导演的编排中,这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动作,并没有给出一个特写信号——“来来来,诸位观众,请注意这个动作,它向我们展示......”.但是,恰因为这是个普通的动作,它的含义才有了外延。对我而言,这个动作是象征性的,象征着青衣在义无反顾地追求着什么,象征着对孤独的抗争。
当然,我以上所言多少可能会有点让人觉得牵强附会,就把它看作是一篇由话剧激发的随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