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灰蒙蒙的,大雨如注。
密集的雨点冲刷着楼下的大地,敲击着紧闭的窗台,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不时有轰隆隆的雷声在为这场声势浩大的雨助威鼓劲,大自然尽情展示着它的威力。
和以前对夏雨来得急去得快的印象不同,这场雨不知疲倦没有停歇地下了两天,不,这一周来它都没停过,只是这两天愈下愈大,地上的积水越来越多,站在楼上往下看,地面竟隐隐腾起一层白雾。
去郑州的行程被这场雨一拖再拖,朋友说:“千万别来!多个路段积水被堵,昨晚许多公司和单位都接到通知,不要回家,原地等待。”
大面积的停电也让人惶惶不安,当郑大一附院停电时,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靠人工坚难维持氧气供给,有道是,水火无情人有情!
与此同时,各种支援力量迅速汇集郑州,对抗这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暴雨灾害。
谁能想到中原腹地,省会城市郑州会经历这样的考验!随着各地水库的修建,河南平安渡过了许多个七上八下的汛期,暴雨和洪涝灾害好像只会在南方的台风天气发生。
就拿我们这儿来说,以前到了汛期,各单位都会有防汛抗旱任务,用1对1包村的形式来负责一个村的防汛任务。如果接连下两天大雨,就要去地势较低的几个乡镇动员大家临时撤离。像龙泉乡、仙台镇去动员的时候,往往需要会游泳的工作人员涉水前往。好在修建了燕山水库,这种情况再也没有出现过了。
但今年它确确实实在郑州这个内陆城市出现了,登峰汝州也经历了这样极端的天气,但因为是山区和城市较小的原因,水流没有汇集形成内涝。
郑州有那么多的地铁线路和地下商场显然是经受不住这样的考验。刚开始还有人嘲笑这个城市的管理以及公共设施,很快大家就意识到这是一场暴雨带来的自然灾害,值得每一个城市在以后的发展和建设中深思。
朋友圈里不断有各种各样的险情新闻出现,好在都得到了及时的救援。这一切让人不由得联想起75年的那次严重洪涝灾害。我们这儿属于重灾区,听老人们讲,大雨下了三天三夜。老年人和小孩都被提前送往居住在高处的亲戚家,没地方去的人也把东西搬到山上,找一个山洞被雨的地方搭一个棚子临时藏身。
留下的人组织了护村队,一有险情就敲击洗脸盆示警。雨下了两天后的夜晚,村里的护村队成员忽然看到远处明晃晃一片,有经验的老人说:“不好,洪水来了!快跑!”大家疯狂地敲击着洗脸盆,提醒人们往山上跑。
等人们醒来穿上衣服走出屋门,水已经到了腰里,在青壮年的引导帮助下,村子里的人成功转移到了附近的山上,第二天天亮回来看的时候,几百户人口的村子,只有两家的房屋没有倒塌。原来是上游的一个水库决堤了,洪水在几里外一座桥那遇到了堵塞,向周围漫灌了过来。
大水抹平了一切……
人们看着眼前的情景,甚至都想不起来哭泣。从后来的照片上看,麻木惊恐是人们常见的表情,他们衣衫不整,赤着足从受灾地向县里救援物资摆放点走去。
每个人都自觉拿取够自己吃的东西,哪怕饿着肚子也给别人留点儿口粮。那几天,救援的飞机在附近的山头徘徊往复,只要发现有人的踪迹,就会随机投放口粮。
三天后雨停了,人们在泥泞中翻找自己的物品,湿透的衣物一点点清理出来,背上山晾晒。这时才有一些女人想起倒塌的房屋和以后的日子,悲从中来。好在,大家都挺了过来,那场洪水也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如今即便遇到了自然灾害,我们也拥有了更强有力的应对力量。郑州的雨已经停了,蔚蓝的天空和白云重新回到大家面前,这不只是美丽,也是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