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开始利用上下班空余时间听书,发现这也是一个极好的增加阅读量的方法。
皮囊一路停下来,惊讶于蔡崇达的身边有这么多性格迥异,却又极具特色的人。
天才文展
曾经我问过老爸,当年他真正想做的事业是什么。
老爸说,想经商。
老爸当年读的是一个师范院校,家里有着无法劳作的父亲以及需要养育的弟弟,最终他选择了当老师。
如果有造物主的话,那么他给大部分人的能力、野心和思想应该是均衡的。天才文展在被创造时,可能造物主给野心时,手抖了一下。
文展从小便知道自己不应蜗居于小镇,应当去到外面的世界,做着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因此他从小便为这个目标计划着,也努力奋斗着。我惊讶于文展是如何在青年时代,在一个如此小如此封闭的小镇上,有着这么不同于寻常的野心。这番野心来自于何处?又是如何根植于文展的内心里?
外面的世界给了文展极度不友好的回应,这是文展始料未及的。这也许就是城市与乡村的区别。城市越大,人越多,人情反而越冷漠。可以想象到,对于文展的兔唇,他们嘲笑;对于文展的理想,他们蔑视鄙夷。而在小镇上,文展是大人眼中的楷模,是小孩心中的领导者,头顶上时刻带着一个荣耀的光环。前后落差让文展措手不及,在城市这个大而冷的环境中,文展竭尽所能都没法改变它。
文展的野心让他无法回到家乡,也许是不屑,也许是不甘心,也许是羞愧。总之,文展漂泊多年后,依然无法在城市中扎根,虽然回到了小镇上,一段时间后,还是逃离了那。
文展的野心最终还是没有实现。
老爸是60年代的那一批人,他们经历过这个国家最艰苦的时期,却依然被教育要深深的爱着这个国家,为这个国家服务。他们将自己的野心深深的藏起来,将自己放在国家的每一颗螺丝钉该呆的位置。
90年代头的我,可以算是和作者还有文展是同一个时代的人。我们在父母的宠爱下,不需要考虑任何家庭负担,也不需要为这个国家鞠躬尽瘁,我们肆意地为自己的野心而活。但是走出象牙塔后,第一批人,为了生存,败在了现实的石榴裙下。第二批人,为了生活,弯下腰托住了家庭。第三批人,至少还没有妥协的人,依然在努力。在这批人中,不乏文展之流。他们有着自己的野心,有着自己想要做的事业。但是他们没有父母坚实的经济支撑,无法成为梦幻王国里那个高贵自由的神。他们没有足够强大的心理建设,去面对这个世界随时而来的蔑视冷漠。他们没有令人赞叹的能力,去改变这个世界为他们所用。他们有的仅仅是那满溢到时刻在澎湃的野心,他们无法妥协,因为他们在乎别人的目光,在乎自己的生活环境,在乎那个无法容纳他们的美好世界。
文展的野心和能力毋庸置疑,但是小地方出身的自卑却压的他抬不起头。他不接受自己的出身,却又无法改变,这是让他陷入死循环的致命弱点。若是能够及时调整心态,适应环境的改变,也许文展不再会回到小镇,而是安安心心的生活在城市中。
天才这个词是作者赋予文展的,而天才的结局也像是作者早已预知的。
这个世界上锋芒毕露,又不随于世界大流的人,是否都会被这个世界所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