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分不清什么是自己想做的,什么是 别人期望你做的。"这是米奇的困惑,他称之为“我们这代人的困惑。”这个问题,就像“什么是自我”这种问题一样,我们总是在思考,想使自己与众不同,找到“自我,”做“自己”想做的事。
人们迷茫,找不到“自己”,所以会从客观世界寻找自己的独立性,特别的事件,特别的经历,而这些也确实是构成人格的东西,然而世界不是因我们愿望而变化的,就如同《浮生一日》最后的那个女孩,麻木又悲伤的说“我期盼今日会有不可思议的,美好的事发生,发生可以让我感谢今天的事,但是事实上,今天一天什么也没发生。”
这就是“向外求”的悲哀,最后结果往往是“没人情味”的。
其实一旦生在了这个世间,我们便已经找不到纯粹的自我了,人一定会与周围交织,然后想脱离便也不可能。人是社会性的生物,脱离会死掉的。人一边寻求自身的独立性,一遍又深深惧怕自己与别人不同,太宰治在《人间失格》里面说过自身的恐惧,自己像小丑一样伪装自己,深怕别人知道自己的不一样。
所以“自己”其实是社会性的,一旦链进社会网,难以有真正的“独立意识”,人就是社会性的生物,那我们会进一步追问,人是社会性的,那人的意义是什么呢?
书中的老教授经常说“你要献身于爱,”“爱是人类唯一理性的行为”“感情维系着我的生命。”有些人会觉得很无聊,比起这个更想听老人的人生经验,方法技巧之类的,而不是这种话。
甚至有人评论这本书说“如果不是你知道你明年要死,就没必要看这本书,里面只有单薄的哲理”其实,一旦仔细阅读就会发现,老教授的话里面隐藏了一些人类深处的东西。
老教授说“你应该完完全全投入进生活,接受所有的感情,这样你最后才会和自己说,我现在已经可以超脱了。”他会这么说是因为,老教授处于人类失去尊严的状态,“老”“病”“死”的状态,而且渐冻症使他自己能做到的事只有很少了。
那处于这种状态,这么痛苦,他怎样能继续生活下去呢?是靠着“移情。”就像一个人年轻时想做宇航员,但没当成,就会让自己的孩子去当宇航员,完成自己的愿望。
人类生命很短,很痛苦,所以人类就用此方法延续了生命,才勇敢的活下去,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他活在我们心中”“他的精神永远不死”“万世师表”等等,人们觉得自己的生命需要延续,然后才纷纷的为“理想”而献身,或出书立传。
用这个角度再回头看教授说的话,就会发现很多细节,“你要去体验一切。”这么说是因为他已经体验不到了,希望这种内心愿望有人代替来完成。“你要去原谅别人,原谅自己”因为到了这个人生阶段发现一切的争执都是没有意义,所以他会反复的强调“感情”和“爱”,这是他最需要的,也是最想给予别人的东西。这都是人类心中追求的一种愿望,这也是老教授倾囊相授的潜在原因,他想在天空上划下自己的痕迹。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人的意义绝大部分都说社会赋予的意义,而人们也乐衷于此,“香火”的传递,思想的延续,这是个体生命最后的燃烧,然后,人们一代一代发展至今。这就是传承,渺小生物追求永恒与光辉的方法,悲哀与伟大,奉献与自私。
但是,如果我们的全部意义都交给社会,交给人类的繁衍,是不是太可悲了呢?“我们是不是有什么更纯粹更自我的东西呢,比如海德格尔说的“本真”这样的存在。
就像教授反复强调的一句话“你知道你怎么死,你就知道怎么活着了”这句话就告诉了我们追求“本真”的方法,那就是追求自己的意义,而不是社会赋予你的意义。当我们知道明天就要死了,还会向现在这么活吗?虚伪的社交,面子的朋友圈,劳苦的工作?当然不,我们这时候会冷静下来,抛开无关的一切,好好去想什么是我现在想做的。当人处于一种极端的状态下,比如死亡,比如被社会抛弃,才会放下社会给你加上的意义,开始启程寻找自己的“本真”。作为个人的存在去生活。
这样人们就不会忙忙碌碌的四处乱跑,结果只留空虚了,这也是书中隐含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