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曾经发生了一桩颇为残忍的杀人案。凶杀用电锯将受害者残忍杀害。这桩杀人案使法院做出自审判员制度实施以来的首例死刑判决。
据新闻报道,犯罪嫌疑人并非像我们想象的那般冷酷无比,看起来只是一个普通人。在庭审环节,罪犯的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审判员问他:“如果能回到过去,你希望能回到什么时候?“他回答:“我想回到学生时代,多读些书。”
事实上少年劳教所的教导员就曾指出,很多被送来的少年犯完全没有读书的习惯,哪怕看漫画也只看图,对文字一概略过。但是只要养成读书的习惯,他们的生活态度和思维方式,甚至整个人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上分享的案例摘自斋藤孝的《深阅读》。斋藤孝认为罪犯的心理状态与普通人并非毫无关联。因为任何人都可能因某种原因选择堕落,他们因缺乏一定的判断力,而不能及时悬崖勒马,越陷越深,而读书正是提升我们对生活判断力的良药。
在《深阅读》这本书里,斋藤孝提出“深潜力”这个概念,这也是特别吸引我的地方。他说:“相较而言,我们平日面对的各种麻烦,不过是河流表层的浊水罢了。浊水喝着很苦,但只要向下深潜,就能找到清流。关键在于,我们首先得知道底下存在清流,然后还须具备深潜力。”他深知读书可以培养人们的深潜力,从而品尝到下面清流的道理,于是就有了这本书。
斋藤孝是读书狂热爱好者,他是明治大学文学部教授,并写出了《学会学习》《提问里》《规划力》等著作,这些成就都与他平时爱读书,会读书息息相关。
读过《深阅读》,让我对阅读有了更深的认识。下面,我将从读书的意义,对话一流人物,持续读书的五个习惯分享个人读这本书的收获,希望大家能从中受益。
一、读书的意义是什么?
说到意义,让我首先想到两位心理学巨匠,一位是《自卑与超越》的作者阿德勒,他认为人生的意义是与人合作,奉献自我。
另一位是《活出生命的意义》的作者弗兰克尔,他认为人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意义,他说:“因为生命的意义在每个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生命之意义的普遍性,而是在特定时刻每个人特殊的生命意义。”
在这里我无意评论两位心理学大师对意义的认识孰优孰劣,只是想表达,人生在世一定要找到做每件事的意义,找到意义才会有责任感,从而从内心生发出做的动力。
正因如此,《深阅读》的作者斋藤孝在首篇就让读者寻找阅读的意义。
斋藤孝说:“人类的发展历史是由书构筑起来的,也是由书传承下来的。”
没错,文字未形成以前是人口相传,后来是文字,而书无疑是文字的集合体。很多伟人都说到读书的重要性,我认为阅读的意义是可以让我们更好的认知世界,认识自己。
斋藤孝认为读书有两大好处。一来,读书不只是单纯的娱乐,它能让我们得到独处的时间,使精神恢复平衡。二来,读书能帮助企业家磨炼不可缺少的决断力和判断力。
1.安享独处的时光
我们先说第一个好处,很多人都习惯于在工作,朋友聚会,家人团聚中来回周旋,这样的时光是好的,但总有一段路需要自己一个人走。当周遭的喧闹变为胸腔里迸发出的规律跃动时,巨大的孤独感如幕布一般将我们裹住,所以我们必须要找点事情让自己去做,既能提升自己,又能度过难捱的时光。
没什么比读书更适合独处了,因为读书是一件只能自己一个人去完成的事。它既能提升内在的精神,又能度过孤独的时光。
作者有段时间生活压力巨大,过得并不理想。他规定自己每晚看两章斯蒂格·拉森的《千禧年》,他将这本书当成了战友,每天与主人公共同面对困难,体验一次又一次脱险的喜悦,这本书帮他度过了难熬的时光。他说:“通过这种方式,从头到尾体会别人的整个人生,能让自己也站在俯瞰的角度来审视问题。”
所以,一个人的时候,读书是最好的选择之一。
2.使精神恢复平衡
斋藤孝认为现代人的精神力量变弱了。很多年轻人在面对苦难和困难的时候并不具备积极解决问题的心态。如果一个人以20岁为界,他的前后环境会发生极大的变化。精神力脆弱可能令年轻人很难承受突如其来的重压,令自己长期陷入精神绝境。
身处和平发展时代,年轻人的生存压力不再是挨饿受冻、死亡威胁,而是日常生活中受到的精神伤害。作者一言以蔽之“能否妥善应对压力,是由够不够聪明决定的。”斋藤孝这里所指的聪明不是指学习成绩好,智商高,而是能够迅速抓住事物本质并妥善选择如何行动的能力。这些能力都需要通过学习才能获得,而在现今的教育体系下,这种能力在学校里是学不到的,更多的需要通过阅读来习得。
3.提升决断力和判断力
很多的企业家都爱读书,例如前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每年阅读50本书,并且还会列出书单与大家分享。股神巴菲特与他亦师亦友的合伙人查理·芒格都是书痴。查理·芒格甚至发出“只有读书才觉得不是在浪费时间”的感慨。
他们之所以能取得如此的成功,与他们大量的阅读息息相关。通过阅读,他们收获了多元思维,提升了自己的决断力和判断力,知道哪件事可做,哪件事不可做。
决断力与判断力更像是一种与自己谈判的能力。当我们沉浸在书的世界中时,能够让我们跟目标对象拉开距离,这样才能做出冷静的判断,而书中所记载人类的智慧结晶,也会成为我们判断的参考。
斋藤孝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如果把帮我们与社会妥协的判断力比作一把“刀”,这需要人们每天不断地打磨,使之随时可用,而能够充当“磨刀石”的,便是读书。
二、对话一流人物
笛卡尔说:“阅读好书,就像跟过去最优秀的人物对话一样 。”
通过阅读好书,我们可以获得与一流人物对话的机会。这些伟大人物中,虽然有些还在世,但我们能与之见面的机会寥寥,更多的伟人已故,但他们思想的结晶已经转化为文字,我们仍能触碰到。
筑波大学名誉教授村上和雄先生是基因研究的权威,他著有一本书,名叫《启动的活法》。该书指出,人类的基因有99.5%是完全相同的。而个体能力的参差不齐,是由每个基因的“启动”程度决定的。接触一流人物,就是启动基因的一种手段。
受该书的启发,斋藤孝提出读一流人物的书,启动优质基因的理念。
他认为任何人随时都能阅读一流人物的书。像经典作品等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书,更可以称为"超一流"。人们亲近这些伟大的先驱。就能在他们的帮助下,启动自身的基因。
很多人都喜欢以伟人的名言警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曾在奥斯维辛集中营幸存下来的心理学家弗兰克尔,在那段常人难以忍受的时光里,他经常用尼采的“知道为什么为活的人,便能生存。”来鼓励自己,又用尼采的“凡不能毁灭我的,必使我强大。”来鼓舞丧失信心的狱友们。
斋藤孝也十分喜欢尼采的话,例如“逃去孤独里吧,任强劲的风吹吧。”他认为这句话也适合形容读书。所谓“强劲的风”,是指一流人物的思想和精神。独自承受这种风吹,精神就能得到锻炼。
通过阅读让我们获得了更多与一流人物对话的机会,每遇见一位先驱伟人的格言警句,每看到一个鼓舞人心的故事,每悟到一个发人深省的道理,都会帮我们启动基因,使我们像伟人一样,可以在这个世界中自由的遨游。
三、持续读书的五个习惯
读书的重要性在这里不再赘述,如何培养读书的习惯也是十分最重要的。
因为仅知道书的好处,而不去读,还不如不知道。《高效能阅读》的作者原尻淳一就提出培养读书体质。对于读书习惯的培养他也例举了不少好习惯,大家可以拿来看看。在本书中,斋藤孝例举了持续读书的五个习惯,下面给大家做个简单的分享。
1.建议“自问自思”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难。读书如果只是一味的读,很容易养成不思考的习惯。大脑不经思考,只是输入就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正如叔本华所说:“光是不停读书,过后却不深入思考的话,绝大部分知识都会流失,不会在精神中扎根。 ”
为了让读者能够记住书中的内容,斋藤孝建议大家边问边读。他在读书时若遇到作者的提问,他会用括号把问题括起来。就算是不明确的提问,只要他觉得“为什么会这样?”,“这样定义的理由是什么?”他都会括起来。这样他就会养成边提问边思考的阅读习惯。
2.朗读读书法
很多读者普遍认为读书只看就可以了,其实出声朗读也是十分必要的。我们从小都有朗读诗歌的经历,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语言沁入身心。朗读可以集中注意力,语言在朗读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语流帮助人们理解。
《乱读术》的作者外山滋比古就曾有过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第二天请教同事时,对方只是大声朗读了一遍,他顿时豁然开朗的经历。有时语言的单个字词不易读懂,但当我们将它们的字音连起来读时就会更易理解一些。
鉴于此,在教育孩子方面,作者建议家长念给孩子听,因为,对孩子而言,父母念书给自己听的时间是最幸福的。除了给孩子读书外,也可以念给自己听,不方便的时候,还可以选择听书这种方式。
3.拥有自己的书架
一般而言,爱书之人都有自己的书架,作者认为,书架如同自己的记忆装置,光是掠过书脊就能想起书中的内容和阅读时的自己。在这里有一个前提,书脊要时刻保持可见,这样才能让我们可以时常看到。
斋藤孝还提出对有书生活的理解,不能少于三百册藏书,可能的话,应该达到千册才对。
读到这,你也许会感到压力山大,其实我也是,不过这是一个质变到量变的过程。就像《快速阅读术》的作者印南敦史,据说他已经读了近万本书,但这花费了他十多年的时间。
有一句话说,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读书也是如此。
4.一天一本,最简单读书法
很多人感觉一天一本太难了,但是大部分阅读达人都能做到。这里不涉及天赋和智商,唯一的区别是他们掌握了方法,他们会有选择的“跳读”或“不读”。当然这里不是说读得快就是好,也不是所有书都适合快读,比如小说这类故事性的就不适合。
跳读的目的是迅速找到适合自己的内容,尽量减少花在对自己不重要的内容的时间。
斋藤孝是个特别会利用碎片化时间的人。他有随时随地阅读的习惯,比如坐车时,泡澡时,睡觉前都是他阅读的时间。如果我们也能养成随时随地阅读的习惯再加上适当的方法,一天一本并不是难事。
5.“输出”让书成为自身血肉
读完一本书,自己是否真的有所收获呢?斋藤孝例举了一个衡量标准:“是否能把书的内容向别人说清楚?”,如果觉得麻烦,我们还可以设定个时间范围,比如“是否能把书的内容用一两分钟的时间向别人说清楚。”
我个人觉得写书评是让自己对书理解更深刻的好办法。当我带着写书评目的去阅读时,大脑会产生很多问题,也会因此思考,而且在写的时候重复翻看书中重点内容更加深了对它的认识和理解。
如果你有时间,可以写下来,这是对这本书最好的报答。
在《深阅读》这本书中,斋藤孝带我们认识读书的意义,发现与一流人物接触的最方便的方法,并且还提供了持续阅读的五个习惯。这些仅是书中的部分内容,更多的大家可以自行参阅。
他有个愿望,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停止在浮华苦涩的表层游荡,而是深入地下品尝到知识清流的甘甜。如果当初那个杀人犯从小热爱阅读,并体验到收获知识的快感,可能就不会发生电锯杀人案了。如果人人都热爱阅读,违法犯罪的行为一定会大大减少,因为内心的丰盛会帮助我们更加成熟的面对生活的磨难。
斋藤孝希望每个人心中都能形成由众多贤者组成的郁郁葱葱的森林,那里有他们的思想结晶,也有我们与其对话的收获。
永远心怀贤者森林,是他一生的口号。当然,这也可以成为你的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