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以下简称《松子》),最先接触到的是片中插曲。初听时,只是觉得钢琴版的纯音乐特别好听,平缓的曲调中似乎有很多想要诉说的故事。于是顺着音乐找到了这部电影,在一个安静无事的傍晚时分,一个人在房间里看完了这部影片。
在将近两个小时的光影变幻中,借青年阿笙的视角,将姑姑松子短暂而又充满浓重悲剧色彩的一生娓娓道出。
影片的开头是童年的松子—一个留着可爱丸子头、身穿红色连衣裙、唱歌天赋十足的爱笑的姑娘,一个第一眼看上去就特别讨喜、招人疼爱的女孩。看见她,就仿佛看到了人类幼年时期特有的那份纯粹和美好,让人心动。
可是,这样的松子却没能从敬爱的父亲那里找到爱的回应,父亲将更多的关心投注在了生病的妹妹身上。长期的冷落在幼年松子的心中生下了自卑的种子。正是这粒种子,让松子在未来的情感生活中一次次跌倒受伤,倾尽所有,最终以悲剧收尾。
成年后的松子凭借演唱天分成为了一名音乐老师。当镜头定格在松子与学生泛舟于水面、映着暖黄的夕阳之光荡漾在摇摆的水波之上歌唱的时候,我觉得那便是田园牧歌的最好诠释。
循规蹈矩的育人事业因为一次意外——包庇学生偷钱——戛然而止。这次意外却无意间点燃了多年积压在内心的愤恨与不安,松子做出了影响她余生的错误决定——在她把妹妹推倒在地的一瞬,便是选择亲手斩断她与家庭的羁绊,从此走向漂泊无依的孤独时分。松子关上的那道门,那道她心中以为剥夺自己自由幸福的压抑之门,却是她接下来生命中开启无尽黑暗和痛苦的潘多拉之盒。而亲手打开罪恶之盒的人,正是她本人。
后来,她不断遇到爱,不断让自己相信那是她此生可以倾力托付的爱,却总是在幸福隐约可见之时猛然坠落,一无所有。
整部影片的悲伤是连续自然的,没有刻意渲染,没有矫情做作。以至我区分不出,那个亲眼目睹父亲付出比自己更多的爱于妹妹的松子,那个在学校被领导误解、被学生陷害的松子,那个眼睁睁看着爱人自决于眼前的松子,那个在父亲去世后才理解他对自己的无声的爱的松子,那个被家庭家人所弃的松子,那个妹妹心中期盼“姐姐,你回来了”直至生命最后一刻的松子,那个不断毁坏、不断重新站起拥抱生活的松子,那个终于被击垮、臃肿肮脏的松子,那个好不容易选择再次站起、却最终死于少年之手的松子……究竟哪一个她更让我感到悲伤。
而更加令人难受的是,将所有这些悲伤连贯在一起的,竟是明丽的光影色彩和欢快的音乐背景。
以欢乐渲染悲伤,使得悲伤更加悲伤,沉重更加沉重。
《松子》其实是一部很典型的日式电影,具有典型的日式艺术表达,典型的日式叙事风格,甚至是贯穿始终的感情基调都是典型的日式抒写——淡淡的哀伤借明媚的欢笑给人以致命的哀伤。无可避免,无可挣扎。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这是松子的爱人自杀前留给松子,也是后来松子试图自我了结时留给世界的话。我不知道,故事里的人在写下这八个字时,心里盛装的是怎样的一种绝望,亦如我无从得知,生而为人,为何要品尝如此多的苦辣辛酸。
在我们短暂而卑微的一生中,仿佛始终与失意相伴。那些数不尽的别离,一次又一次的失望,无以倾诉的哀伤,深邃至深,一眼望不到尽头。
可是,尽管苦难深重,还是会有点点亮光,透过黑暗的缝隙照射进来,为挣扎困顿在绝望漩涡之中的你我带来光明和希望。这些亮光不是别的,是构成我们平凡生活的点滴日常——是父母无言的关爱,是友人默契的思念,是同行之人温暖的相伴,是路人偶尔投注过来的关切目光,是夏天里的阴凉,是冬日里的暖黄,是引起你情感共鸣的一首歌,是唤醒你沉淀记忆的一句话,是一个熟悉的场景,是一个轻柔的微笑,是一次无言的回首……
在回答“我们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时,罗素说,“因为爱,因为对知识的渴望,因为对饱经苦难的人类无可遏制的同情”。
生而为人,不仅有痛苦,还有很多很多被爱和感动。
好好活着,才能找到生而为人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