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世界上存在绝对稳定的三个世界,那么必须建立在第一世界和第二世界的稳定性和平衡性之上。三大世界之间存在的几点矛盾,足够推翻那些认为已有哲学绝对完美的想法。
几乎所有哲学家和哲学门派都在探讨几个永恒主题:意识与物质,物质与物质,意识与意识;被反向作用的物质反向作用意识、被反向作用的意识反向作用意识、被反向作用的意识反向作用物质、被反向作用的物质反向作用物质;过去与现在、现在与现在、现在与未来、未来与未来。二元相互之间作用的必然形势是矛盾,二元作用之间的必然途径是运动,二元作用的必然结果是变化。沟通二元因素的临界点是认识,检验二元关系的途径是实践。
争论的焦点在于:自发状态的物质与意识相互作用是否朝着一个确定的方向和可预见结果前进,即世界是否能像发现物理定律一样发现哲学里的永恒真理。几乎历史上所有的哲学门派和哲学家都在费劲脑汁的寻找符合这种本质的最佳哲学诠释,其建立于这 样一个前提:世界上有一种能够使二元达到绝对符合宇宙发展规律的标准,这个标准能够被人类认知并且真实存在于世界。于是所有的哲学门派和哲学家都会尽可能的把自己的思想朝这条基线靠拢,如果他们的思想在绝对接近情况下基数发生不平衡的偏差,认为是由于错误的作用力干扰了基线的正常运作。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上任何的哲学家和哲学门派无一不坚持的观点:他们研究哲学的目的是尽量使自己的思想向基线靠拢;他们认为自己的哲学绝对正确;他们认为如果基线偏差或者他们的思想不能正确反映基线来自于外界的干扰,对于阻碍本哲学自我实现的外力要采取强制甚至是暴力排斥。包括黑格尔、尼采、笛卡尔等等哲学家在内的绝大多数哲学家都会坚守一个绝对的概念——他们自己的哲学是绝度正确的。虽然他们在哲学里反复强调'无绝对'这个概念,但是他们的目的都是在说服大家认可他们的知识。这些哲学认识超越了意识成为了所谓的客观认识,是二元以外控制事物发展的第三元因素。也是人类存在的特别之处。这些哲学同样面临着实践的检验。但是留给了我们千百年来的疑问:任何哲学都在朝着自己认定的这个基线积极靠拢,但是人类社会的稳定性和平衡性为什么并没有加强反而减弱?是人类对这些客观认识的理解不够还是这些所谓的认识本来就存在概念上的偏差呢?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西方哲学思想发展逐渐导致对这些绝对哲学思想的颠覆,人的不确定性是导致哲学理论脱离实际的根本因素。卡尔波普的批判理性主义提出了三个世界的著名论断:第一世界是包括人体和地球的客观物质宇宙;第二世界是指人的精神世界,包括所有人的心理活动、心理状态等;第三世界是是客观知识,包括人类所创造的语言、文艺作品、宗教、科学、技术等。人们对第一世界的认识形成了科学、物理、生物、化学、地里、天文等自然学科知识,人们的把对这些学科的认识导入人类对自我意识的认识形成了哲学、宗教、文学、艺术、语言等社会学科知识,而这些自然学科与社会学科知识又反向的指导人们的意识去认识和改造人类本身的意识和物质世界。人们把第三世界的客观知识作为维护人类秩序,谋求物质与物质、意识与物质、意识与意识、人与意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准则来指导认识和实践。
三大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相互联系中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决定三大世界的根本属性。
(一)不绝对稳定原理。宇宙世界和人的本质是不稳定性,认知能力比较宇宙世界具有不平衡性。物质世界不断变化、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远远不够,因此所有的自然学科都有可能随着人类认识发展被打破,在第一世界基础上进行的第二三世界的运动存在绝对的不可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比如牛顿定律打破了前人的理论认识,因而理所当然的会产生当时新的第二和第三世界理论结构;爱因斯坦的出现又使牛顿认识不再绝对正确,人们在爱因斯坦的理论基础上构建了部分现代的第二和第三世界理论结构;随着科学的前进,后人又有站出来纠正爱因斯坦理论的可能性,因此即使是现有的很符合世界运动变化的第三世界也会在不久被打破。 (二)易误性原理。人类不稳定性的认识方式导致易误性,认识的错误成分反向作用加大现实的不稳定性和不平衡性。据现代医学研究,人类的意识包括感性和理性认识,每个人在发挥认识的能动作用的时候都会受到成百上千万的感情脉冲的干扰,而人类的认识只能区分其中的六七条,因此,人类在认识的时候不可能达到绝对的理性。几乎已有的所有的哲学都避开人类的本质无法超越的认识结构,构建理论认识直接导致理论失去实际性。比如说:“他是一个好人.'这句话建立在第一世界“他这个人”基础上,然后经过第二世界我们的认识分析,然后得到结论“好人”。然而在我们对他是不是好人的时候绝对无法逃脱感性认识或者说错误认识的干扰,而绝大部分人反而在判断的时候会失去理性,大部分人如西方某哲学家所言“理性是激情的奴隶”。因此即使是最科学的哲学也只能是少数智者的私人感悟。
(三)相互反射性原理。三个世界之间具有相互发射性,导致人类社会的不稳定性和不平衡性被急剧加大到极限。如果没有第二第三世界的干扰,世界的平衡和稳定性的对称的有规则的波浪形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然而由于人的意识具有能动认识和控制规律的能力导致规律的发展不遵循单纯的极限前进。由于第一世界本质上的不稳定和不平衡性,直接导致第三年世界的易误性,第二世界认识结构的不确定性,基础建立在易误的第一第三世界之上,必然导致第二世界的认知存在误差,而这种误差反向作用实践于三个世界,必然加大第一第二第三世界的误差,这样相互作用,把误差继续做大,这样继续循环达到极致的时候就会形成危机,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思想任何三大世界的万物都遵循这个规律。如法西斯的盛衰:建立在对第一世界错误的认识之上,形成第三世界的错误客观认识,这些错误客观认识继续反作用于第一二世界,加大第一二世界的错误偏差,加大的偏差继续反向加大第三世界的错误偏差,三者相互作用把错误的泡沫做到极致,然后形成危机。
(四)反馈不对称原理。意识与意识,意识与人,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的相互反馈具有不对称性。反馈以积极和消极反馈两种形式存在,反馈的方式是预测和总结。人类认识与初使材料结合形成预测,与结尾资料结合形成总结。没有人为因素干扰,预测和总结之间是对称,积极反馈和消极反馈不对称。预测接受结果的检验,积极反馈时刻接受消极反馈的检验。由于人性不确定原理的介入,导致积极反馈可以逃脱消极反馈的检验,当积极反馈发展到大家公认的不合理的时候形成危机。
由以上几点理论可以得出:三个世界是不停变化的,随着三个世界质量累积加速运动;世界本质的不稳定性和人性本质的不确定性决定客观知识具有易误性;人脑结构的不确定性加速第二三世界的不平横性和不稳定性;三个世界相不稳定性作用加速整体不稳定性;积极的反馈加速不稳定前进步伐,同时接受消极反馈检验;积极反馈逃离消极反馈把不合理引向极至,形成泡沫和危机,然后迅速朝消极反馈转变,回归实际;积极反馈弧度中,消极反馈更反映事实;掌握反馈规则的总是少数思维,世界总是往二级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