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读完了巴金先生的《爱情三部曲》,给我的感触很大。在《电》的序言中,巴金先生这样写道:
《电》是《雨》的续篇,写完了它,我的《爱情三部曲》完成了。说《电》是恋爱小说,也许有人认为不恰当。因为在《电》里面恋爱的氛围气淡得多了。但是我仍然把恋爱作为小说的主题。事实上《三部曲》里所写的主要是人,是性格。我想用恋爱来表现一些人的性格。
在《三部曲》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雾》。《雾》的主人公是周如水,巴金先生在序言里这样形容他,一个软弱的、优柔寡断的人。
周如水到一个乡村度假,遇见了温柔如水的张若兰,两个人互相倾慕。周如水迟迟不敢表明自己的心意,他的道德感深深的桎梏着他。
在外人看来,周如水是幸运的。他中学毕业后便离开故乡云南省城到首都进大学,在大学念书不到两年,就考取了留学官费,到日本留学。朋友们都很羡慕他。有时他回顾自己的周围,想象自己的前途,觉得自己是一个幸福的人。
但是事物并不就像外表那样地简单。当他喜欢一个女人的时候,他就开始陷入痛苦,这让他不禁想起自己的悲惨生活。
在他十七岁那年,他的父母给他挑选了一个妻子。尽管他百般不愿,但是从小就被父母娇养惯了、遇事都由父母安排决定的他还是妥协了,并且有了个儿子。在他离家以后,每逢他同一女子接触的时候,他便自然的想到在家中他还有一个他所不爱的妻和一个他所不认识的儿子,好像他的命运已经决定了。
他看着所爱的姑娘同别人订婚,自己却不敢接受她的爱情,以至于看见她做了别人的妻子而后悔痛哭。他不怪自己没有勇气,他反而以为自己得到了良心都安慰。他为所不爱的妻子牺牲了一切,他甚至于庆幸自己因此做了一个多情的人。
在遇见张若兰后,他曾多次想表明自己的心意,却总是在最后一步丧失勇气。在他反反复复鼓起勇气和丧失勇气中,他收到了父亲的来信,说是他母亲病重,要他速归,并且在故乡为他谋得了一份体面的工作。在张若兰向他表明心意后,他以不能让父母伤心,拒绝了张若兰的爱情。他决定回家了。
在《雨》里,周如水的朋友吴仁民这样说他:
“从前张若兰表示愿意嫁给他,他却错过了机会。他让他所谓的良心的安慰和他所不爱的家里的妻子的思念折磨自己,其实他的妻子已经早死了。他说是要回家去看母亲,买了三次船票,可是连船也没有上面过一回。一直到他母亲死了,他还是在这里没有动过。他眼睁睁看见他所爱的女人嫁了人,自己好像是一只断篷的船,跑到李剑虹那里去躲蔽风雨,无怪乎她把李剑虹当做父亲那样地崇拜,而且我看他对李剑虹的女儿李佩珠也许还有野心。”
吴仁民说的没错,继张若兰之后,他又对李佩珠产生了好感,对李佩珠殷勤备至。他处处暗示李佩珠,却从未表明自己的心意。
在一次朋友的谈话中,他得知李佩珠没有谈恋爱的心思,便又去试探李佩珠,问她说的话是不是真的?就算是有人为了她自杀,她也不会答应?李佩珠这样回他:
“当然是真的。我并不需要爱情。他要自杀,当然跟我不相干。我不负一点责任。”“我们不相信会有那种人,那太愚蠢,太无聊了!”
周如水觉得自己没有希望了,他想,她为什么不相信我会自杀呢?她以为我不敢吗?
最终,他跳了江。李佩珠的拒绝大概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