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田真胎教法读书笔记
在拿起这本书之前,我也曾有多很多疑问:
胎教真的有用吗?是真理,还是伪科学?
如果胎教没有用,为什么又有那么多的人痴迷于胎教,并乐此不疲?
如果胎教有用,又是如何作用于胎宝宝的呢?
胎宝宝严格来说,都还不是一个人,真的能被所谓的胎教音乐熏陶情操?
这似乎更像是玄学,而不是科学?
选择了这本书,作为我了解胎教的起点,并非没有依据:这本书的作者,七田真,是日本非常有名的学者,在儿童早教领域具有非常深厚的实践和理论背书,而七田真的方法论,早在十几年前就来到了中国,并风靡一时,如今打着七田真名号的早教机构,已经遍布全国。
而这本书,专注于胎教这个领域,从解释胎儿为什么会学习到如何拟定胎教计划,以及这套理论在中国已经进行了多年实践的影响力,都有这非常切实的阐述。
书中应用了很多案例,有些案例可能还会在不同的章节重复出现,节奏较为跳跃,以下是我觉得比较有价值的部分:
1
胎儿真的会学习吗?
是的,胎儿会学习。
我们无法确知胎儿的大脑活动,但幸而有很多对胎宝宝包含爱意,并且相信胎儿可以学习的妈妈,进行了实践。
斯坦福大学曾做过实验,证实如果母亲常常对胎儿描述梦想,胎儿将在出生一年后的时间里,成长上出现巨大差异。比如,一位母亲喜好读书,并经常对胎儿说,妈妈希望你成为一个善于读书的孩子,出生后的孩子果然对书籍表现出了比其他孩子更高的兴趣,并在长大后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编辑。
父母传递给胎宝宝的意念,以我们并不能清晰知道的方式,影响着孩子未来的走向。
2
如何进行胎教?
胎教,并不是给胎儿教授知识——这实在是超出胎儿的能力范畴。
胎教,更多的是妈妈和胎儿一种心灵上的沟通和互动。妈妈的情绪平稳、乐观,对胎宝宝的到来,满怀爱意,并以充满温情的方式,每天和胎宝宝说说话,构建母子之间的联系,这是胎教。
当然,为胎宝宝保持一个稳定良好的宫内坏境,以及为它提供良好全面的营养条件,妈妈的身体素质保持在一个很好的水平,这些也都属于胎教。
结合胎宝宝每个月的生长特点,我们能做的更多:
比如,在宝宝能感知光线的时候,在胎动较为频繁时,和胎宝宝一起玩耍,引导它踢向光线的方向。
比如,在宝宝提肚子的时候,给它回应;吃到好吃的时候,询问他,是否喜欢;
比如,经常让爸爸也参与到和胎宝宝的互动中,告诉他,这是爸爸哦……
当然,我们也可以和胎宝宝一起听音乐,并告诉他,这是一首很好听的音乐,要一起来听。
最重要的胎教,是不断的建立起父母和宝宝的联系,把宝宝当成一个真正的、小小的人儿,愉悦的说说话。
七田真的胎教法,并不难,难在持续坚持,并需要克服看似一个人在自言自语的尴尬——毕竟无论你说什么,胎宝宝此刻都无法真正的用语言回应你。
而进行此种实践的准妈妈,有的已经提前收获惊喜:当妈妈告诉胎宝宝,如果爸爸回家了,要告诉妈妈一声——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当爸爸达到门外,还没有进门的时候,胎宝宝会用胎动的方式告诉妈妈,爸爸回来了。
很多这样类似的例子,让人不得不相信,胎宝宝并不是一无所知。
也许这个领域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但胎教是有用的,胎教也是值得去尝试的。
毕竟每个人,都希望能有一个健康快乐、情绪稳定、善于沟通的宝宝,不是吗?
3
胎儿的教育可以一直延续到幼儿的教育
胎教成功的宝宝,在幼儿时期,拥有比正常宝宝更敏锐的第六感,左右脑的发育程度也会更好。当然,涉及到幼儿的教育,这将是另一个非常厚重而复杂的话题。七田真也并未在书中展开更多的展开。
但可以肯定的是,当对幼儿播放胎宝宝时期听过的音乐或者讲过的故事,或者已经尝试做过的事情,例如告诉妈妈,爸爸什么时候回家等等,这些都能够得到更高程度的互动。幼儿的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也有更好的表现。
中国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领域有非常多的误区,这也是七田真在文末着重强调的部分——更多的针对中国家长的特点,告诉我们一些,幼儿早期教育的误区,以及不良后果,以做警醒。
好的父母,并非完人,以爱为前提,不压制宝宝的个性,不攻击宝宝的人格,不伤害宝宝的尊严,并对宝宝的每个阶段所需要开发的生活技能、学习技能,进行正面的引导和刻意的训练,是每一个为人父母都应该了解和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