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曾经的高考状元,还是同龄人里的状元吗

战争年代,能打架的是高手。到了和平年代,读书写文章的人,是时代的精英。

其实,从根本上来说。无论是会写文章还是会打架,都不是衡量一个人的能力的唯一因素。只是人都是趋利的,在特定的时期里,他们更加倾向于崇拜能够给自己带来更多实际利益的人。

战争年代的军人,升官和发财的可能性大。因此在那个年代,能打狠架有一定文化的人,就能够被人高看一等。和平年代学而优则仕,因此学习成绩成为了世俗崇拜的新对象。

而究其根本,世人崇拜高考状元,更直接的原因是这类人对自己更有利。因为在当前的世界,这类人面临的机会更多,他们更可能成为改变他们生活的人。

也就是说,世俗世界里的价值观,往往是出于利己的考虑。在很多地方,年薪二十万的程序员,往往不如月薪四千的公务员受人待见。其中的原因在于,程序员给家族能够带来的便利,或许会更少一些。

所以作为个体,可以入俗。但是在面对选择的时候,最好以自己的需要为准。世俗的标准,往往是利己的。而别人的利己,未必利于你自己。因此,生而为人,尽力做个善良有孝心的人即可。

千万不要时刻为世俗的价值观所累去限制自己,高考状元从1997年恢复高考以来,已经产生了1000多个。但是成为社会公认精英的,几乎没有。各个行业的领军人物,往往不是曾经的高考状元。他们只是比一般的人活的更好,但往往没有继续领先于同龄人。

当然,这不是说不要努力学习。努力学习还是需要的,只是学习的过程,你务必要清晰地明白你需要关心身边的人,关心身边的事。人活着不只是只有学习成绩,还有更多的东西值得你细心品味。

时代在发展,标准也在不断变化。在以跑步为标准的时代,鱼不如马。在以游泳为标准的时代,马不如鱼。这其中的道理,值得深思。我们每个人,需要做的不是迎合这个时代。而是迎合自己的内心,迎合自己的潜能。发展自己最有潜力的部分,其他方面尽力而为。将自己做厉害的部分锻炼到极致,你就不会太差。

如果刻意为了迎合世俗,做着自己根本很难竞争于其他人的事,你拿什么去和别人比拼。我觉得未来对人的衡量,会更加多元化,也就是有绝对特长的人,不会被埋没。

你根本不需要为了迎合世俗的标准,去委屈自己,这种压力只会扭曲自己的心灵,进而让自己过的膈应。我觉得,一个人只要善良,并且努力向着自己擅长的方向努力,就是值得尊敬的。越坚定的人,未来就将会是越成功的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