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去了心心念念的台北故宫博物馆。
听从多位好友的建议,为这座庞大的博物馆预留了一整天的时间。内里的空调极冷,披着披肩,身上仍浮起淡淡的一层疙瘩。但这不妨碍我的兴奋。我手捧一个小笔记本,细细将喜爱的展品的姓名、年份和历史阅读和记录。博物馆内不能拍照,这更符合我回归用笔记录的心情。令人不满的是,一些非常珍贵的展品只能走马观花地看,不能驻足细品。不过我仍被商朝晚期到西周创作的闪玉动物形立雕震撼,为龙纹、螭虎、凤纹、谷纹等各色古代纹样深深折服,因东周时就出现了写实&神化两种艺术风格而惊叹……故宫里的东西,根本就不是一日便能品完。
去邮局寄明信片给亲朋好友时,看着来了又去的一个个旅行团,想知道到底有几个人,能有耐心,将一件艺术品细细看上10分钟? 这些东西不能多想,多想,就为那些艺术家们感到惋惜,为保护文物的工作者们惋惜。
这趟旅行,不仅是在故宫,在很多地方,我都有这样的疑问:到底人们来这些景点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拍照打卡?还是真的想去了解个中历史?所以我才极恨跟团。若是毕业游那般,人多,自由行难以组织,倒还可理解,路上还有朋友闲聊聊以解闷。若是自己或与三两知己旅游,跟团就是去各景点签到,走人。 那这样旅游有什么意思?在我看来,旅游可以事先订制目标,去想去的地方,亦可随心而行,但绝不应只拍照、看两眼、走人。只有拥抱一个地方,才能感受到它最真实的一面,若只需要看到它的表皮,我倒不如用VR眼镜360°游览算了,还不用被太阳暴晒,被行人碰撞(虽然在台湾很少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