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经验自我和先验自我一起构建的,要允许先验自我的犯错,只要你愿意,世界可以变的更美好。

1、蝎子和青蛙的寓言

“一天,青蛙在河边遇到了一只蝎子,蝎子对青蛙说:你能不能驼我过河呢?

青蛙说:我不敢,因为我怕你会蛰我。蝎子说:怎么会,我保证不会蛰你的。如果我蛰了你,我也会死掉。

于是青蛙便让蝎子跳到了他的背上,走到河中央的时候,青蛙突然感到自己的背疼了一下,就问蝎子你是不是蛰我了?意识恍惚中听到蝎子说:对不起,我也不想,但我也控制不住自己!”

“这个寓言故事你听过吗?”声情并茂的讲完这个故事,男孩悠悠的问我。

我摇摇头,随即问他:讲这样的一个故事,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男孩说:没什么,只是对这个寓言感同身受!


2、经验自我和先验自我

欧文亚龙在他的《存在主义心理治疗》一书中,说过这样的一段话:

“数十年的实证研究已经证实,我们的感知神经系统会让我们立刻对无序的外界刺激进行组织……在遇到多样的行为数据,或者无意义的事件时,我们会借用自己熟悉的理解框架去解释。因为我们面临着一个存在主义的情境。如果这我们的世界冷漠,没有规律,我们就会感到不安,于是就会去寻找规律(经验)解释和存在的意义。

……因为如果人们相信自己能够找到存在的意义,就能带来一种掌控感。”同时,他提出了两个重要的概念“经验自我和先验自我。

3、经验自我构建我们的现实世界和生存模式。

人们总是从自己经历的事情中解释、评价、预期当下自己正在经历的人事,同时也基于自己的经验如此来解释和理解他人,并在这样的模式下和他人、世界交往互动,并形成自己的思考和行为模式。这,就是经验自我给自己构建的认知空间,这个空间就是我们现实生活的那个世界。

可很多时候我们的经验不一定适用于他人,所以,我们常常不理解别人为何和我们的观念看法不一样,也因此会质疑他人的很多行为。“至于吗”“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是那样的人”“世界上怎么有这样的人”“他就是个神经病”这样的言论就常常成为我们劝慰或者评价他人的口头禅!

这一切,仅仅因为,我们“自己”没有经历过!

反之,我们能看到眼里的人和事,能听到耳朵里的话,能感同身受的觉受,则可能是我们经历的,认可的,接纳的,因此会让你如此那般共鸣并感同身受……

人,往往不愿意推翻自己,总是在试图证明自己是正确的!

于是,很多模式便在重复上演,重复遇见。因为,重复已有的模式也会让人很舒服,那是自己的舒适区呀!

而改变意味着打破旧系统,对自己会是一个挑战。没有经历过的感受,没有遇见过得状况,没有套路的模式,会让人不自觉产生压力,那是对未知的恐惧,那是潜意识的焦虑!

4、你关注什么就会得到什么,就会成为什么,就会相信什么,从而就会成为什么。

男孩意味深长的告诉我青蛙和蝎子的故事,当然不只是调侃气氛而已,是因为他的感同身受!这就意味着他拿自己类比了故事中蝎子或者青蛙,且,一定是青蛙!因为他忧伤表情又略带愤怒的语气……

“你在故事中看到了什么?”我不带情绪的问他。

“青蛙竟然去相信一只蝎子的话,它应该料到蝎子蛰人的本性是难移的”他说。“人的本性也是难改的,您认为呢?”他接住问我。

“我和你看到点不太一样。”“不一样,难道你不觉得人的本性难移吗?不觉的青蛙很傻吗?”他果真很好奇。

“嗯,这个故事,我看到的是说防人之心不可无,这只青蛙可能是一只涉世不深没有经验的青蛙。再者,青蛙和蝎子本是动物,而人类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就在于人有头脑有思考力,经历过的事情会有经验和认知,足够有心的话下次可能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的!”

“哦……你不认为这个故事是告诉我们,人的本性是很难改变得的吗?”

“我看到你的杯子里面现在只有半杯水,假如我们此刻是在一个严重缺水的环境里面,只能靠这半杯水来维持我们三天的生活,此刻你会如何想?”

“哦,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会想我怎么只剩半杯水呢,如果我有一杯水就好了,或者我提前买好多水放在这里就好了。”

“好的,你可以拿这个问题回去问一问你身边的人看看他们会如何回答你的。”

“可这和这个故事有什么关系呢?人的本性真的是很难改的呀!”他依然紧追不舍!

“你说的对,是很难改,但不是不能改。另外,这只是一则寓言故事。如果作者想要表达其他的意思,结局随时可以改写。”

他一脸不接受,我抬头看下表,时间到了,便给他留下了一个练习和一个家庭作业。

临走前我问他为何只关注到本性难移这个点,并对他说:你关注什么就会得到什么,就会相信什么,从而就会成为什么。并请他下次告诉我他的思考!

我知道,下一次,他的某部分认知将逐渐瓦解!

5、经验自我构建的世界让我们很舒适,以至于很难真正去改变,但只要你愿意,它可以被改变。

一个人,总是基于过去的经验去判断当下的事情,那是经验自我的主导。即便旧经验更多是挫败沮丧失望等负性体验。其实,我们任然有很大的潜能来构建一个新的世界,也就是一个新的认知系统。但,先验自我往往很难突破过往感受和经验的限制束缚,看不到也不愿去尝试。

是的,对一个总是嚷嚷着要改变却又改变不了的人来说,是因为那个不改变的后果他足以承担,那个不改变的背后有支撑他依然很舒服的存在。而其实他还蛮享受那个没改变的状态,只是自己不愿意承认而已。

如果足够痛,痛到不改变就无法生存,那样的改变行动是决绝且彻底的。

男孩关注那个故事只关注本性难移,是因为他陷入了自己的小圈子里,虽然遭遇了类似的痛苦,却只停留在反复咀嚼并且验证的层面。这样的后果就是为了证明,你看,我说的没错,人就是这样的秉性难移,一切都不怪我,人都是这样的了!

这是一种,深深的自我认同感,只是有些偏离轨道!

如同一个男人总是说我很害羞内向,不敢和女人说话,慢慢的,他就真的变成一个不敢和女人说话,也许很难和男人说话的人。因为他把自己的主观习惯选择变成了客观条件的限制。

于是,一切都成真了。所以你关注什么就会得到什么,这是自我寓言的实现。

所以要允许自己的先验自我去尝试,可能会犯错,但也许会促使你好的转变!

我们的世界是由经验自我和先验自我构建的,它可以被打破,并被重新建构。只要你认识到这点并去行动,我们的世界是可以被改变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杏花树下煮杏花, 肥鱼浓酒伴清茶。 三两好友围炉坐, 偶有一悟胜道家。
    默白一丁阅读 910评论 0 1
  • 随风扬起的碎末 天空不理解它们四散时的色彩 你问我 明天什么时候启程 个人喜乐 无甚重要 何时启程都好
    翔于阅读 2,890评论 0 0
  • 2014.07 铮铮铁汉亦有绕指柔情 2014.08 我从梦中醒来,连风声都在哭 2015.11 战士为你脱掉铠甲...
    溜溜酸梅子阅读 1,599评论 0 1
  • 两个人在热恋期,那么他们的手机晚上一定是开着的,都在想着对方,随时可能会有电话,或者担心错过微信聊天的信息。 珊珊...
    05f3ae22a228阅读 988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