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红楼梦,一定要提林妹妹,这个林妹妹啊,不仅让书中的人对她形成了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在读者的眼中也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印象。在名著中,以贾宝玉为主的队伍认为她心思细腻,通情达理,可以成为一山一水一世界的知己,而以花袭人为代表的队伍则认为她心眼过小,做事拘谨,需要处处提防她的“毒舌”。在读者中也一样,喜欢她的人认为她面容姣好,心细如丝,待人接物得体有礼,不喜欢她的人认为她性格矫情,常与他人斗嘴,实属难交往的人。但正如莎翁所说,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所理解的关于林黛玉的形象。
那么林黛玉到底是用自己的细腻还是矫情来完成自己的还泪人生呢。我们以红楼梦中最为经典的场景—黛玉葬花来分析一下。且说这黛玉虽然在贾府中受到贾宝玉的怜惜和贾母的疼爱,但在当时的社会中,黛玉因是外孙女难免成为“别家人”,对于黛玉来说,自己更像是寄养在贾府,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恰逢黛玉父母双亡,无人做主,黛玉孤身一人,黛玉本就性格悲观,当她看到暮春时节满天的桃花零落满地找不到好去处,便起了葬花的心思。黛玉自己背着锄头,吊着花袋,来到桃花树下,将地上的桃花放进袋子里,找了一处安静的地方把花埋了,在这个过程中,黛玉发出:“一朝暮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感慨。
黛玉的细腻就体现于此,一般的人看见落花也只会感慨暮春时节,桃花纷纷,而黛玉却将落花与自己联系起来,她认为自己与这桃花一样,都是身无定处,等到花落人亡就无人再管了。有人说,黛玉这样想太过于矫情,但黛玉明明可以只是对着花发一下感慨,但她却付出实际行动将花寻了一处安静地儿埋了起来,足见黛玉心思细腻,她对于自然事物是抱有尊敬之情的。
再说黛玉临死前与自己的贴身丫鬟紫鹃的对话,黛玉说到自己白让紫鹃忙活一场了,二人本应一同出嫁,自己也能给紫鹃一个好去处,但自己还泪殆尽在即,自知是管不了紫鹃了。若是一般人面对自己身体不适即将离世的恐惧以及爱人将与别人成亲的打击恐怕早已说不出话不知如何是好,但是黛玉在临终之际仍担心自己的丫鬟,说明她待人真诚,早已将紫鹃看成自己的好姐妹。黛玉在临终前把与宝玉的信物烧尽,说希望自己可以干干净净的来,干干净将的走,也说明了黛玉不希望给娶了她人的宝玉留下念想,也许她希望宝玉既娶了宝钗就忘掉自己,二人的信物也就不必再留了。
林黛玉这个形象是复杂多变的,你可以说她心思太过于慎重,偶尔喜欢耍点小脾气,但这都是因为黛玉的身世以及要还泪的命运所决定的。林黛玉作为主要人物的使命也决定了她性格的复杂性,细腻与矫情也许都可以用来形容黛玉,但她性格的闪光点绝不仅仅限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