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教育,我一直都认为这事儿离我很遥远。尽管看到网络上一些“性侵案”,“猥亵案”时义愤填膺,但我娃才三岁,我想不急吧。
直到有一天我参加完一堂公开课之后……
我急了。
那是一节英语启蒙班校长和家长们的交流课,她说中考录取率只有50%,这意味着有近一半的孩子只能进入中专,那么中专的环境如何呢?她举了一个例子:
“有一位孩子的家长是一名法官,你们知道吗,在我们区,每周开庭的“性侵案”,你们猜有多少起?”
“10起?”有家长小声猜测。
“再猜。”校长摇了摇头。
难道有几十起?我心里想,毕竟我们是二线省会城市,应该比较安全吧,几十起很多了。
“200多起!”校长直接说了答案。
家长们惊呆了,开始窃窃私语。
我的大脑飞快运转:一周200多起,那么平均每天30多起,那么平均每小时1.25起……这还只是一个区,还只是已经开庭的案件……
这个数字让我难以想象。
在网上,我查到一些更为颠覆认知的数据:在2018年公开报道的317起案例里,熟人作案超过半数,占比66%。师生关系占33.8%。
因为我国的文化环境,你能看到的这类案件也只是冰山一角,尤其是儿童性侵案,更容易被掩盖和被忽视。
如果不会正确处理,不能及时预防,一旦发生此类案件,对孩子是一生的伤害。
从那时起,我开始重视“性教育”,也试图对女儿进行这方面的知识输出和指导,但我仍然有很多疑问。
我该什么时候给孩子进行性教育?
我该怎么传输这些性知识?隐晦的说还是直接探讨呢?她听不明白怎么办呢?
还有,我多希望找那位法官问一问这些案件情况,如何进行防范和处理呢?
功夫不负有心人,直到我遇到这本书,一切都有了答案。
《因为是女孩,更要补上这一课》
一、
作者穆丽萍是一位检察官,二十多年的检察官工作生涯,经手过上百起性侵案件,同时她也是一位女孩的妈妈。这本书历经三年时间编写完成,写给所有有女孩的父母。因为亲身经历过,接触过罪犯,接触过受害人以及受害人父母和家庭,大量的第一现场资料,所以更贴合生活在中国传统文化环境下的孩子和家长。
二、
当孩子问:我是从哪来的呀。你还会说从垃圾桶捡的,充话费送的吗?
当孩子意识到男孩和女孩不同,问为什么男孩站着尿尿,女孩要坐着或者蹲着呢?
我女儿就曾经指着弟弟的“鸡鸡”问我,那是什么啊?
我当时支支吾吾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只说了一句:那是弟弟的东西。就赶紧转移她的注意力。
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
穆老师在书中讲了一个原则:
有问有答,不问不答,有问才答,有问必答。
既不要闪躲也不要主动。
并且书中有很多案例教给家长如何应用,非常实用。
另一方面,我们很多家长自己在“性教育”这方面是缺失的,很多父母在这方面非常隐晦,甚至并对孩子进行恐吓和打压。那么我们如何突破这个限制,本书第一章和第二章给大家讲述“性”的正确观念是什么。
二、
书中着重介绍了青春期的孩子如何进行“性教育”,性教育真的不止于“性交”教育,还包括如何正确处理早恋,告诉孩子正确的爱情观,最重要的是告诉孩子如何真正尊重自己,爱自己,并拥有平等的性别意识。
三、
作为检察官,穆老师在最后两张着重介绍了面对性侵,如何预防和处理。前面说,66%都是熟人作案,还有哪些是想不到的,书里一一解惑。
当时我拿到这本书,迫不及待一口气看完,心中的焦虑释放了很多,所以我前后购买了几十本,送给我的朋友们,他们都说,这真的是雪中送炭的好礼物。
恰逢六一儿童节,送礼物给小朋友,也要送礼物给自己给大朋友,今天有幸邀请穆老师亲笔签名,数量有限,六一最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