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很难想象以描写人性阴暗面见长的东野圭吾会写出像《解忧杂货店》这样充满了脉脉温情的小说。
这真是太不东野圭吾了!
看《恶意》时后脊发凉的情形还历历在目哪,《解忧杂货店》却感动得让人泪目。
一个老旧的杂货店,因为店主人的名字叫做浪矢(namiya),而被调皮捣蛋的小孩子叫成烦恼(nayami)杂货店。
闲来无事,浪矢便真的做起了帮孩子们消烦解忧的工作。
所谓的烦恼当然是诸如“不想读书也不想作弊要怎样考试得到一百分”这样的孩子气的问题,还有像是一晚上投了30封信这样的恶作剧。
但不管是孩子气的问题,亦或是真正难以抉择的纠结,哪怕只是一封空白的信纸,浪矢爷爷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认真地给予了答复。
渐渐地,竟真的有人问起和人生大事相关的严肃的烦恼。
2
——击剑运动员月亮兔小姐纠结到底是要去参加奥运会还是该陪伴身患绝症的男朋友;
——热爱音乐的年轻人不知道是要继续自己的音乐道路还是该继承家里的鱼鲜店以帮助年迈的父母;
——家中突然欠下巨大外债的少年,犹豫着是否要跟父母一起跑路,还是想办法阻止他们;
——想要干一番事业的贫家女孩打算辞去琐碎无趣但清闲稳定的工作去当陪酒小姐,但是又举棋不定……
(事实上有些问题因为浪矢爷爷生病住院的缘故,阴差阳错地寄到了未来33年后,被无意中闯入杂货店的三个小偷收到并予以回复)
不只是当事人,相信每一个阅读着这些烦恼的读者也都想知道答案究竟是什么。
但答案并不重要。
因为我相信任何一个面对这些问题的人,都很难做出两全其美的选择。或者说,只要是努力过的选择,无论哪一个都没有错。
比起“那还用问吗?当然是把孩子拿掉!”这样简单粗暴的回答,还有“多大点事啊,还需要烦恼?”这样问责式的回答,以及“一切由你自己决定”这样模棱两可的回答,浪矢爷爷是真正体察了烦恼咨询者当时的心境才谨慎地作出了回答,这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让人感到温暖和鼓舞的。
所以,尽管很多人并没有按照浪矢爷爷的建议去做,有些人按还曲解了回答的本来意思,但他们最终都收获了人生中最宝贵的东西。
3
然而这并不是当成一本普通的励志书籍或心灵鸡然而汤,希望能在迷茫困惑时于书中找到人生的正确答案的读者们恐怕要失望了。
它不过是借着杂货店的背景以及帮人解决烦恼的由头刻画了人与人之间理不清剪不断的羁绊。
看似毫不相干的几个烦恼咨询者其实或多或少都有关系,他们或者曾偶然遇见过,或者曾经认识过,或者在不同的时间在同一个地方生活过。
不禁想起《你的名字》中的话:聚拢,成形,捻转,回绕,时而返回,暂歇,再联结。这就是组纽。这就是时间。这就是结。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就是这样百转千回缠绕而成的一个结吗?
这绝不是巧合或刻意为之。
浪矢爷爷从1970年开始回答人们的烦恼,于1979年终止,一年后因病去世。
这10年间是一个信息交通十分不发达的10年,人们不知道网络为何物,手机也没有视频功能,哦,甚至根本就没有手机。
所以尽管杂志上有报道浪矢爷爷的事迹,但能来咨询的人恐怕也都是杂货店附近的人,能相遇,能认识从而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也并不奇怪。
而名为丸光园的孤儿院,因为位于杂货店附近,也成了很多烦恼咨询者的收容所。
但丸光园孤儿院也并不是偶然。
原来浪矢爷爷年轻时曾和一名富家小姐皆月晓子相爱,但却因为小姐父母的反对而最终分开,晓子最后终身未嫁,并凭着自己模糊的记忆来到了浪矢爷爷的家乡,然后在这里办了丸光园幼儿园。
至此,小说中所有的人物因着浪矢爷爷和晓子小姐连成了一个圆满的圆。
4
看似互相独立的章节实则环环相扣纵横交错,这样的构思着实让人喜欢而又着迷。
所以一开始只打算看两章的我(以为每一章都是彼此独立的小故事),最后竟忍不住花了一晚上时间将整本书都读完了。
这是一本带着典型的日式温情的小说,牵涉其中的每一个人都是怀着对别人对自己最大的善意而活着的。
就像书中的三个小偷,自己身无着落,居然还对来信人的烦恼认真地分析和讨论,并给出了自认为最佳的建议;
想要不用功就能得100分的小鬼头长大后成了老师,面对人心涣散如同一盘散沙的班集体,并没有放任自流而是想尽办法改变现状,并从浪矢爷爷曾经的回答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还有爱上有妇之夫又被抛弃的单身妈妈,尽管日子艰难,但也未曾想过放弃自己的孩子,在车祸意外时拼尽全力将其推出车外;
还有欠了一屁股债打算跑路的父母,虽然听起来有些可恶和不靠谱,但他们也真的是到死的那一刻都把儿子放在第一位的;
以及想做陪酒女的女孩,并不是因为自己贪慕虚荣,而是因为想要减轻家里的负担,以及自己想要从中学到和酒店管理有关的知识才打算这么做。
我发现我的答复之所以能够对他们有帮助,是因为他们自己本身就拥有正确的心态。如果他们没有想要认真生活、努力生活的态度,无论别人回答什么,恐怕都帮不了他们。
浪矢爷爷说得很对。
如果这里面的任何一个人,自私一点,懦弱一点,这温暖动人的故事都会猝然中止。
真是让人羡慕啊,能活在这样充满爱意的世界。
所以哪怕是鸡汤也好,煽情也罢,终究免不了在合上书的那一刻,潸然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