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讲过关于创业的概念,不是你必须去拿着巨额的资金,拉一帮人非要改变世界才是创业,这种创业被广义的大众所理解,也是把创业的概念给局限了,李总理说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不是要让大众都去改变世界,而是在自己资源基础之上,去不断突破自己,创造更多的价值,探索未知的领域,哪怕你只是把卖馒头这事换了一个模式送货上门一样,只要这种模式逻辑自洽,而又能提供价值,这就是创业。
最近拜读了猎豹创始人傅盛的关于认知升级的三部曲,之前对商业世界的竞争一直局限在资源上面,资金、人员、信息以及产品上面,看过他的文章之后,竟有醍醐灌顶之功效,他对创业以及管理的解读上升到了认知的层面,他认为,商业的竞争就是认知的竞争,你知道方向,知道如何去做,然后才是投入资源做成的事,在你开始投入资源之前,已经有了七成的胜算,这才是成功的创业。
他将认知分为四个层次,不知道自己不知道(95%)、知道自己不知道(4%)、知道自己知道(0.9%)、不知道自己知道(0.1%)。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是最可怕的情形,也是人数最多的一个群体,这类人认为自己认知到这个世界的一切,总是从自己的已有认知下出发考虑问题,总能在自己封闭的认知循环中形成逻辑自洽,如果看到别人成功,总可以找到所谓的客观理由,看到别人失败,总能根据自己的认知总结一套失败的经验,而且这套经验适用于任何失败者。
知道自己不知道,这部分人已经开始对自己的局限有所认知,开始已空杯心态面对这个世界,这也是开启对世界认知的开始,开始有敬畏之心,但凡后面的层级必然要经历这个层级的洗礼。
知道自己知道,这部分人已经是少数中的人,他们对这个世界运行规律和逻辑有自己清晰地认知,也随时可以分辨出正确和错误,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的世界。
不知道自己知道,这种人实为人中之精,永远保持空杯心态,认知的最高境界,我想很多人听过说李嘉诚的例子,不论他有多高的地位和财富,始终对其他人保持空杯心态,尊重与他接触的任何人,从任何人身上都可以学到知识。
回到创业上面来,一个合格的创业者最起码要是第二阶段的选手,如果一个创业者没有开放的心态,固执己见,哪怕把IPHONE的创意直接给你,我想也不会持续发展,当然,上帝也不会把Iphone的创意给这样的人,因此一个合格的创业者必须要保持空杯心态,即使你的创意再完美,也必定有改进的空间,更何况是在这样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每天都面临着各种的变量,不管多么庞大的企业都可能在一夜之间倾覆
当柯达还在沾沾自喜,满足于自己的胶片生意的时候,谁曾想会死在自己发明的数码相机手里,当诺基亚自满于天下六七成的市场份额的时候,苹果已经开始悄悄开始撼动诺基亚帝国,顷刻间灰飞烟灭,满天下都是被咬了一口的毒苹果,在这样的环境下,容不得你有半点的松懈。
那作为创业者应该具备怎样的属性?
首先,必须要是一个终生学习者,始终保持空杯心态,以任何人为师,可以从任何人身上学到东西,这种人才会在变化迭起的现代商场中获取最新鲜的咨询,及时调整自己战略方向,保证自身始终在主赛道上。
再次,对新鲜的实物一定要有足够的敏感性,不仅要有敏感性,而且还要用于否定自己,颠覆之前的观点和方向,要经过一线的数据评测再做出决定,尤其是创业初期,一定要自己去前线收集咨询。
还有要找到合适的合伙人,没有合适的人宁可放慢脚步,找错了合伙人后出现的问题都是颠覆性的,在当今的时代,成功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聚集有同一志向的人,实现自己的想法。要敢于提问,敢于怀疑,敢于思考,敢想敢试,要是啥都不敢,还是要去上班的。
要练就一个好的情商,听的了奉承,忍得了谩骂,只是别人对你的看法,你还是你,你还是要为了自己的目标一步一步努力,没人可以替你努力,如果真的有,你就要小心了。
创业之路不好走,注定是荆棘密布,来几句金句:
任何时代的来临都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自己不愿意与世界同步
创业就是将一条家犬变成一只狼的过程,一旦习惯狼的生活,再想回到家犬的状态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个世界90%的人都是追随者,你要做那10%的引领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