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咏若未离世,误解仍会继续

撰写:阿无

这几天,李咏离世的消息铺天盖地而来,官媒、自媒体、视频网站、社交平台,到处都是有关李咏的文章。

笔者是从朋友处获知的消息,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看新闻了吗?李咏去世了”。我当时根本就没反应过来,还在想“李勇”是谁?这人很出名?朋友接下来说:“李咏!原来那个中央台主持人!”我这才恍然大悟。

然而我并没有立即就产生悲伤、惋惜的感觉,只是非常惊讶。似乎自己的心变成了一块干涸的海绵被浸到了水里,关于李咏的记忆如同潮水一般慢慢涌入,那些水虽未顺着眼眶流下,但心里却逐渐被一种难以言喻的感觉所包围。

作为几代人的共同记忆,李咏的离世勾起了许多人的回忆,让许多人扼腕叹息,也让许多人再次关心癌症的预防和治疗。当然也有许多人和我一样,想到了以前对李咏一家远赴美国的误解。

我并没有很关心这件事,但也难免看到这类消息。记得当时李咏被骂得很惨,说他作为央视的主持人,影响力巨大的公众人物,没给人们交待就拖家带口移民美国“无法理解”。彼时表面上显现出来的情况,网友这么想也无可厚非,但是之后的事就很过分了,网络上铺天盖地是对李咏的谩骂,言语极为恶毒,甚至称李咏一家去美国是“卖国”行为。

现在我们当然都知道,当时对他的误解有多深。本就身患重疾,远赴美国只是为了求医而已。李咏一家都选择不公开患病一事,甚至是许多明星朋友和主持人同事也是在李咏离世之后才知道消息。

现在回头想想那时候网上的攻击,加上病痛的折磨,李咏一家该有多难过。其实退一步说,即使李咏没有患病而是真的移民美国,那也是他自己的自由,任何人都没有干涉的权利。

做"键盘侠"和"喷子"再容易不过,但对于被误解被中伤的当事人而言,是永远都无法磨灭的伤痛。

假如李咏没有离世,他大概到现在还要承受无端的恶意猜测和恶毒的言语攻击。他那样热爱主持人这份工作,那样尽心尽力,实在不该在病中还承受这份本不该负担的恶意。

对于生死,李咏其实早已看得很淡然。2009年长江文艺出版社曾出版李咏的自传《咏远有李》,里面李咏曾自述早已想好的告别遗言:“欢迎大家光临我的告别仪式,劳累各位了,你们也都挺忙。今天来的都是我的亲朋好友,既然不是外人,我也没跟你们客气。走之前都说好了,今儿来送我,就别送花了,给我送话筒吧,我希望我身边摆满了话筒。人生几十年,一晃就过,我李咏这辈子就好说个话,所以临了临了,都走到这一程了,还在这儿说话,没吓着你们吧”。

从这段提前想好的遗言中可以看出李咏对于主持工作的热爱。对曾经的误解,李咏或许未曾放在心上,甚至在最后一条微博里,李咏都在感谢所有人,感谢生命中的每一天。

但我们都会为曾经的误解而感到愧疚和遗憾。所以不论何时,发表批评一个人的言论之前应该三思,不要再对无辜的人造成伤害,也不要再有这样的遗憾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首发
    jasmine_sun阅读 73评论 0 0
  • 你是否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平日里看过很多文章,一天的阅读量少说十几篇,多则数十篇,但留有印象的则寥寥无几。为什么会出...
    期待飞翔的阿三阅读 242评论 0 3
  • 相识 高一下半学期,文理分科了,她由13班到了14班,与原来的班级就隔了一堵墙的距离。她不知道他原来...
    木无心阅读 285评论 0 0
  • 第二天 @跳绳(反向,双绳) @一二三四,拍手游戏(可唱四拍歌曲) @猫,老鼠,魔法房子(多人游戏,可有两对猫与老...
    新芽118阅读 514评论 0 0
  • 日精进打卡第32天】 【知~学习】 《六项精进》2遍共76遍 《大学》1遍共59遍 •••••• 【经典名句分享】...
    伟_08cf阅读 11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