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杭城出发,正值高温。
经过3个多小时的飞行,在深夜抵达海拉尔,当地的温度应当在10℃上下。走出候机厅,所有人找出夹衣套上。地陪热情招呼,并逐一献上天蓝色的哈达,哈达立刻变成了围巾。
住的酒店不大,包括老板在内的工作人员都在前厅等着。在海拉尔,6到9月是旅游旺季,所有的酒店都夜夜满房。
次日5点,被远处的犬吠叫醒,而后无法入睡,便起身,出门。
街道阔净,路上没人,两侧的白桦和路灯杆一样笔直,湛蓝的天空刚刚经过也的洗礼,深邃而忧郁。沿着街道过一条渠,水浅,但清澈,这水应来自额尔古纳河。太阳起,上了树梢,明锐地穿过来,照在柏油马路上,路泛着白光,如小说和电影里描述的天堂之路。蓦地,一只肥胖的小狗从路边的树丛里出来,望了我一眼,又扭摆着身体斜着过街去了。它小小的身影迅速从白色的路面上窜过去,影子也和他一起窜了过去。
渠上有桥,桥上也没人,继续前行。路边停满车,是一个市场,进,是占地几十亩的大市场。市场分区,肉归肉,鱼归鱼,蔬菜归蔬菜,水果归水果,还有服装区和五金。天尚早,人不多,问水果的价格,蓝莓15元/斤,冰果(或叫沙果,也叫花红,就是正在火速传唱的“小苹果”)5元/斤,甚至发现了印象极深的童年喜爱的香蕉梨,8元/斤。
返回,酒店停电,导游虽然事先关照,但仍然觉意外。上楼下楼,然后进餐厅,吃食花样不多,包子馒头,茶蛋油条,还有四五样小菜。意外地发现了油茶——童年最迷恋的吃食之一,连喝两碗,过于清淡,亦没有浓香。另外,茶蛋和小菜太咸。
饭毕前往根河。根河县,因额尔古纳河的上游支流而得名。路长,路况也不好,时有堵车。导游说,去年雨水太过充足,毁了不少道路。中途遇马场,停歇,对骑马感兴趣的纷纷聚拢来。价格100元/30分钟。上马,却有骑手在前面牵着,只走不跑,一个小小的来回即下,不过瘾。算时间,不过10余分钟。人有三急,马场必有五谷轮回之所,体验者连呼“原生态”。
路长,草原有风景。天依旧碧如洗,有云,层次分明,似排队缓缓行。有的地方云厚,堆积如铅;有的地方云薄,风扯如帆;有的地方云稀,舒展如烟;有时只有一朵云,在太阳下头让光照着,侧卧透明,像个悠闲的流浪汉。
正午抵达一处位于河边的营地,围绕和堆积着大大小小的白色蒙古包。
据说老舍先生异常钟爱这条河,来去细看,却怎么也不像“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
蒙古包聚在一起,像乡村的房子,村子有木栅栏门。门口无表情的着民族服饰的姑娘小伙儿迎接下车的客人,请大家品尝下马酒。一个碗,游客排着队,轮着受敬,喝要守规矩,须用无名指蘸了敬天地。尝过才知道,不是马奶酒,问过才晓得,那酒是38°的白酒。酒后是祭祀村口的敖包,一块石头,对着蓝天白云和碧草大地,虔诚许愿,或为爱人,或为家人,或为自己。
中午的主菜是烤全羊,时间长,考验耐性。孩子雀跃,像小时候过年一样。村里有酸奶和冰奶糕,价格略贵,但味道很纯正。村边有一大片开阔地,有越野摩托、卡丁车和骑马等游乐项目。一大圈逛下来,羊还烤着。孩子们好奇,探看那烤炉里挂着的羊,又拉着爸爸妈妈的手去看。见那羊挂着,皮已经焦黄。
——印象里烤全羊用的是木柴,这里多煤,所以用煤。
草原上温差大,正午的温度近30℃,游客多,在村子里熙熙攘攘的等得汗流心焦。午后近2:00,终于轮到。
鱼贯进蒙古包,落座,服务员忙擦桌子。缺水,用的干布,抹了就铺上了一次性桌布。菜样不多,盘子大,很快挤满了桌子。全羊进门,不许吃,有仪式。一男一女着蒙古族盛装唱了祝酒歌,从客人里选出一位王爷,操刀自羊背上依习俗行事。割下一片羊肉敬于羊头顶,再割下一片肉细细品尝并夸赞,然后接受了祝酒者的3碗美酒,才将羊分割,分送上桌。每人一把小刀切肉,而客多生活于江南,不会用。同行者中内行操刀,同桌吃肉喝酒。羊烤的外焦里嫩,不说孩子,大人也上手,抓得满手油。
吃罢烤羊,喝罢烧酒在上路,导游开始唱歌儿,歌声悠扬,伙伴们倦意渐浓。醒来,已到丘陵,树渐多,渐茂盛。再入山区,两侧原始森林。山里车不快,太阳在,只却云多了,阳光从云隙和林梢透过,再穿过车窗的玻璃进来,却不多,一点点、一片片飞快划过。
抵根河天已擦黑,雨刚过,空气潮冷清新。根河的主街上,小贩们早已经支开了摊子,各色干鲜果铺排在两侧,烧烤弥漫。街灯明了,沿笔直的街道一直延伸,至暮色中。一钩冷月躲在薄云后斜挂于天际,无言无语。
次日晨,雨淅淅沥沥,起,沿着街道和小巷端详。摊贩早起,蔬菜、鱼和肉摊居多。附近有早点铺。相中一家羊汤铺,上了羊汤、素包子和小菜,就着满屋地道的东北腔品尝。隔壁6、7个汉子,应是刚赶完夜工,点了杂鱼、酸菜等,老板低头轻问一个汉子是否加羊汤或肉,汉子就在我旁侧,转身轻回“有肉包子,不用了。”他撮一口酒,抹一下嘴,轻咳一声,众人静。简单客套总结,他条理清楚地报每人应得的工钱数目,众人喜,用大玻璃杯豪爽干杯,接着论天气,谈噼里啪啦的雨。
雨停上路,先到鄂伦春博物馆和“原始部落”。博物馆的鹿骨桦皮工艺品和精美的手工刀具很吸引人;原始部落多驯鹿,温顺地在人群里散步,若人手中有苔藓,立即围拢,伸长脖子,用大眼脉脉看你。驯鹿感兴趣的还有在撮椤子(帐篷)的木炭灶火中烤的鹿奶列巴(面包)。
往莫尔道嘎森林公园的路上天气一直很好,但抵达莫尔道嘎镇时雨来了,中餐后,瓢泼,只好掉头下山。近林区检查站,太阳露头。停车小憩,孩子们爬上路边的陡坡,往路侧的白桦林子里跑。女孩子到林子里摘野花儿,一会儿就是一大捧,五颜六色充满生机。男孩子不摘野花,不爬树,只爬土坡,然后滑滑梯,往复几次,衣裤很快就失去了本来面目。客在太阳雨的清新里,在检查站的院落和周围的树林里散步,有人把山珍摆出来卖,价格公道,东西地道,很受欢迎。
离开森林,上了去边境小镇室韦的路,山路盘旋,林子又密,没风景。斜阳西挂时抵达室韦,木楞彩纹房客栈很有特色,大人孩子里外上下的参观。房屋高四层,每层近30间客房,全部是木头,原色,自然而淳朴。晚餐后,小镇的街道上人来人往,很是热闹。
小镇的马场在额尔古纳河南侧10余米处,对面就是俄罗斯。据说当地居民都养马,至今,马还是室韦人出行的最主要交通工具。一行人纷纷上马,马主人或牵着缰绳,或跟在马后,或驻足,任由客人策马狂奔——全凭客人自己的驾驭水平。骑在马上,或与马儿一起奔腾,或与马儿缓步于花草之上,或由马主人牵着缰绳,个人有个人的需求,个人有个人的体验。下马后,大家的脸上都带着满足的笑意。
室韦的黄昏景好。当日云厚重,层层叠叠的拥着,风大,被风赶着往前跑。云没有填满天空,绚烂的夕阳把余晖从云的间隙撒过来,还给云镶上了金边,像古代武士厚重的甲胄,整个天空像一个战场。
室韦的夜市热闹,山南海北的游人摩肩接踵,有当天现挤的热牛奶和现做的酸奶,有各色干鲜果品,有烤肉烤鱼和扎啤,还有当天宰杀的羊半扇半扇的挂在街旁的架子上,等客选好了现场腌制,当场入烤箱。选半扇羊,看着腌,与老板相约90分钟后享用,然后继续在灯影里闲逛,或拍照、或散步看景,或聊天,有兴趣的还可以到附近的帐篷里看正宗的马戏表演。羊烤好,大家不约而同的聚齐,烧酒、啤酒随意,甚是过瘾。除了烤羊,还加了狗鱼,但烹饪得太咸,没有得到认可。
次日晨,大雾笼罩室韦。太阳怕雾马不怕,马队正往马场里去。选一匹,跃身而上,穿过寂静的村道,然后在晨曦雾中策马狂奔,实在畅快。
早饭后,可到码头,乘着快艇在额尔古纳河上穿梭。岸北是俄罗斯,岸南是室韦。看河水清澈,浪花飞溅;望远山叠翠,于雾中时隐时现,时间与空间,都在脚下变幻。
离开室韦,下一站额尔古纳。午餐时分,抵达伊丽娜乡村俱乐部。呼伦贝尔最不缺的似乎就是清冽的溪河。餐后大家聚在侧旁清澈见底,满是鹅卵石的溪畔小憩。河水弯曲延伸,消失在远处的丛林里。不远处有自驾者,把车开到溪里,打着赤足,慢慢清理车上的风尘。孩子们不甘寂寞,掬水嬉闹,找扁平的鹅卵石打水漂。大人见了,纷纷加入。几个伙伴消失了片刻,回来的时候每人手里拎着一个战利品回来,笑逐颜开的请大家品尝——原来是当地村民用粗加工的黑面制作的大列巴,外皮焦黄,咬一口,喷香,实在有点后悔中饭吃得太饱。
——溪边微风,不热,太阳暖暖地晒在身上,惬意。
又经过1个多小时,至到白桦林景区。人们把白桦称为“森林美女”,见了,名不虚传,白净的树皮,修长的树干,美如秀发的树冠,婷婷而立。
好大一片白桦林,问了附近的管理人员,说是这片白桦共7万亩,没有1棵杂树。眼见着一大批游客进了林子,不过几分钟,就完全没入林中。大人孩子的兴致都很高,沿着木栈道进了林子。好奇的孩子发现桦树的根虬起着拱出地面,似乎连在一起——事实也是如此。在林子里,有10棵白桦共根而生,长得都很茁壮,有好事者起名“十全十美”,于是引来旅游者争相与其合影。据说10棵树原是聚拢在一起的,想钻到“十姐妹”间的人太多,姐妹们便拉开距离,如讨饶,似鞠躬。小儿在树干上发现一条碧绿的虫子,兴奋地引着我看。那虫儿正从上往下迈开细足蠕动,翠绿的身体,头部居然有鹅黄的肉冠,却也可爱。大人们热衷留影,孩子们的乐趣在发现,那边发现了蚂蚁巨大的巢穴,这边发现了从未见过的花草,另一处又找到了好多形色俱佳的巨大蘑菇……
——到离开的时候,还是发现不断,惊喜不断。
黄昏时分,我们抵达额尔古纳市。城市虽不大,但有大广场,广场上有成吉思汗弟弟哈撒尔的雕像。额尔古纳当时就是他的领地。餐后,夜临,额尔古纳灯火辉煌。我带着儿子沿着大街闲逛。两侧摊铺琳琅,有小玩具、工艺品、干鲜水果、烧烤摊等等,甚是热闹。市中心的广场上围着圈子唱歌的,排着队伍跳舞的,散步的,嬉戏的,甚是祥和。有卖许愿灯(即孔明灯)的,我们买了一个,放了,看着它摇摇摆摆地顺着风势飞,越飞越高,渐远,像一颗会动的星星。
醒来,自窗帘缝外望,有雾,但不想再睡,便出门。附近有武警驻地,官兵们已排队晨跑,而居民尚未起,所以他们并不喊号子,只有整齐划一的静静的脚步声。路边花坛里向日葵也醒了,张着金黄的脸盘望太阳的方向,就算雾遮了太阳,他还是没有放弃。一侧有粮库,圆形白色敦实的粮仓从围墙上边露出半个身子,稳稳地等着收获季节的来临。愈走雾愈大,到广场时,已经不见周边的建筑物。广场上有不少早炼的人,毽球、太极柔力球、太极拳、五禽戏,那队武警也跑了回来,再沿着广场的边沿跑。一个战士带着心爱的警犬,也在雾里散步。雾不肯散去,天似乎也一下子冷了。再沿着街走,看到了一家门脸整齐的列巴房,正门上锁,侧门却开着。走进去,暖烘烘的,清爽整洁的不锈钢架上摆满了各式各样香喷喷的列巴。想买,正在包装列巴的大姐说:“7点才卖!”
——问一位早炼的当地人,对曰:“这里都是7点开门。”
——又问这雾,对曰:“少有,一般大雨后才有。”
雾一直不肯散,甚至被风吹着,像飘在空中的牛奶,流动不停。
到额尔古纳湿地的时候,大雾还没有散去,甚至连道旁的松树林都是半遮半掩。路旁的野花儿却放肆,丝毫不在意游人的目光,毫无顾忌地绽放,艳得很。在雾里上到一座山顶,湿地就在山脚下,埋在雾里。等了数十分钟,雾终于耐不住,开始在越来越明亮的阳关下退却,瞰,就像大海里迅速回撤的波涛,引来游人惊讶的赞叹。雾退景现,翠绿翠绿的湿地缓缓张开眼,就像是刚刚起床的的美人儿,那条带子,像“一条迂回的明如璃的带子”贯穿着整个湿地,惊艳!
沿着木栈道上下盘旋,从不同角度欣赏了湿地美景,最终还是要离开。离开时,景却变了,隔壁山上一条公路,如一条黄色的带子,系在碧绿的缓坡上,野花儿星星点点,若隐若现。
离开湿地,半路歇脚,是一个不知名的村落。有超市,入,商品丰富,吃穿用俱全,有馒头,看着诱人,即买。
再走,上了边境公路,界碑整整齐齐,草场草木繁茂,或有湖河,明亮的闪烁。踏上边境公路,抵达满洲里前没什么村落,也没有饭店。我们已经准备了富足的食物,到了饭点,就在路边寻合适的地点,野餐。那地点位于两座山间的缓坡上。天苍野茫,风吹草低,列巴美酒,想唱歌儿,就唱。毕,收拾垃圾,打包,继续旅程。
国门景区庄严肃穆,第五代国门静立在斜阳西挂的余晖里,静立于41号界碑前,昭示着祖国主权的神圣。在这里,游人亦肃穆。
满洲里在国门的护卫下尽享繁华,灯火辉煌,车流不息。抵达满洲里,便是自由活动。卢布里西餐厅食客如云,等翻桌的在门口排起长队,就坐上菜,速度不快,但味道尚好,价格也实惠。满洲里的夜过于繁华和嘈杂,鳞次栉比的店铺都开了高音喇叭,录好音,然后不停叫卖,扰得人没了闲逛的兴致。满洲里的晨也不安静。街道上还有店铺忘了关喇叭,依旧扯着嗓子叫卖。建筑也全是清一色的现代欧式,完全没有自己的个性。满洲里是个庞大的市场,市场里满是货品和生意。
呼伦湖在晌午的阳光里用暽暽的波看你,似已经看穿了你的心思,却一句话也不说。离岸不远,几簇苇叶只露出叶尖,近侧卧着一条快艇和几条木船,也不言语。再远的水上,一把雨伞似的亭子,插在露出水面的巴掌大的孤岛上。导游介绍,前两年雨水少,那个亭子的位置原在岸上。呼伦湖水产丰富,岸边有很多小摊贩,以烧烤为主,生意都不错,主要品种是湖里的白鱼和虾,另外还有腌制过的熟雁蛋,除了略咸,倒也可口。离岸不远,有一片耀眼的向日葵地,金黄的脸盘齐刷刷地朝着太阳仰起,生机盎然。但这片向日葵是私人领地,用铁丝网围着,只可远观,不能近前。倒是路边野草的花儿随意点缀,颜色缤纷,不怕你看,亦不怕你采,这也许就是鲁迅先生所讲的生命力。
海拉尔有碧天游云、无垠的草场、明珠般的湖泊和“明如玻璃的带子”的河流,也有甚碍瞻观的地方。巴尔虎旗的人造部落景区算一个,成片的水泥蒙古包,高大的木篱笆和瞭望台,金属制作的武士雕像和器物,这样一个景区,远看还壮观,近了怪异,适合上个厕所,洗把脸而已,但对草原的破坏却无法估计。倒是景区里面的超市,门帘是用羊拐(羊的腿骨关节上的骨头)穿起来的,倒有些特色。
回到海拉尔市前,我们在呼和诺尔歇脚和用餐,主菜是手把肉,整根白煮的羊排香气扑鼻,很快被一扫而光。此处亦有大片的湖水,静谧淡然。人不多,可散步、可奔跑,孩子们可以在草丛里寻蚂蚱,采野花。此处草地上或隐藏着几日前的牛粪,牛粪上或有几朵新鲜的菌菇。此处有马,不多,十数匹,有客在马背上松了缰绳,任凭马儿在静谧的湖畔闲逛。此处有碧天闲云,若不嫌弃,可静躺于草上,观天赏云,发呆神游。此处不时有草原鼠从洞里窜出,见人来了,飞快地奔跑回去。儿子提议挖洞抓鼠,我欲说“狡兔三窟”,话没出口,那鼠就从另一个洞口窜了出来,儿子连忙去追,不亦乐乎。
自海拉尔市出发,至根河,过室韦,抵额尔古纳,往满洲里,在内蒙的东北部辗转一大圈,走了1000多公里,再回到海拉尔市,又是傍晚。晚餐是清汤小火锅,餐前是大采购,对象基本上都是海拉尔的深加工奶产品。最后一个景点是成吉思汗广场,有壮观的排舞,饭后散步小憩唠嗑的居民,有把鞭梢抽的噼啪作响的打着发光陀螺的小伙子,有展翅欲飞的海东青,也有跃马扬鞭的成吉思汗。夜幕降临,天晴,半个月亮柔和的停在半空,不动,望着这个灯火辉煌的边疆古城。
告别海拉尔,因飞机晚点,回到杭州已是凌晨,高温略退,室外29℃。
2014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