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基本排版原则改善PPT

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很管用。课堂上老师一提问:这张PPT的缺点是什么?怎么改进呢?懵,不知道。其实很简单,用基本原则来改。

废话不说,上图。


先从基本的排版原则出发,看看它违反了哪些“天条”。

对齐、降噪原则,没有遵守

第一,显然页面缺乏对齐线。视线移动不顺畅。

第二,重点信息不够突出。没有面积、位置、色彩、特效等元素的对比。

第三,存在冗余信息。如折扇,图片上下的黑色条。可有可无的,一律删除。

信息关系可视化原则,没有体现

3个图形信息块之间的时序关系没有体现。

何必让观众再费心思考,一目了然更好。

对比原则没有遵守,主题不明显

制作者并没有明确这张PPT页面的主题。这点最要命!主题句还要观众来揣摩。差评!

在以前的受众分析中已经讲过,观众的选择性注意、理解会导致理解偏差。此时应发挥文字精准的特性,揭示图中不易察觉且意味深长的信息。

改进方案

方案1:汉服盛于汉,衰于清,现代又复兴。

或者是汉服兴衰的三个主要阶段。

PPT见下图。


按照方案1做的PPT,隔天问观众,讲了啥?多半会回答:3个阶段。(是不是有悖初衷?我balabala讲了N多分钟,你就记住这个?)

别怪观众,标题、主题句、重点三位一体。你的标题是“汉服兴衰三阶段”,观众当然就是记忆“3个阶段”。

如果你很有追求,要让观众记得更多,体会更深,那么字斟句酌、反复提炼、推敲,找到你的主题句。比如:

方案2:政权更替导致服饰更改

政权更替导致服饰更改,历朝有不同汉服。(有没有感觉,讲点因果关系,信息的深度就出来了),你可以围绕这个主题,有条不紊地展开要点:

汉服不是汉朝服装,是汉民族的服装。唐朝的服装也叫汉服。

历朝汉服不同。封建社会当政王朝为了与前朝相区别,特别在意服饰,通常会设定不同规定的服饰。

商,窄袖,及膝。

汉,……。

宋,受理学思想影响,古板。……


方案1与2的对比

方案2的PPT删除了背景线条,降噪更彻底。

直接选择服装图片而不是人物图,与主题贴近度更高。

方正美黑比舒体更适合做标题。

中间图片放大,重点突出。

主题句从说明文(汉服兴衰三阶段)转向议论文(政权更替导致服饰更改),是不是信息量更丰富?

总之,在设计或者改善PPT页排版时,要回归到基本排版原则。对齐、降噪比较容易做到。而对比则需要围绕主题来突出重点信息。


再来一个例子。

2016年的优秀作业。排版很不错。


第1页没毛病。主要是下一张。


为什么说第2张PPT的排版有问题呢?

除了没有对齐,它不符合“聚拢”原则啊。

注释文字和图之间的联系不紧密。


修改后的页面,延续以前页面的风格,用一个色块将问题名称和图片框在一起。原图无论前倾后倾均用不正确冠名,修改后的图,标注了名称,在身体上绘出了点和线,在图侧增加了说明文字。

还是那句话,要回归到基本排版原则。对齐、降噪、对比、聚拢。围绕主题凸显重点信息。你的幻灯片页也是这样设计的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