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可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今晨看了老师的文章,老师问我们,如何可以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老师说到是奉献,看到奉献两个字,脑海里就回荡起韦唯的那首经典旋律《爱的奉献》,“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可见奉献,一定是带着爱的。

        结合老师的言论,如何让心理学更接地气、更回归生活?如何让我们学以致用,从而指导我们的生活?

        自从2022年3月份开始学心理学以来,慢慢也学到了一点点知识。虽然学的不多,时间也不长,但是我喜欢思考,喜欢如何把所学用到我的生活中。就好比,生病的妈妈总是活在“我一直锻炼,为啥没有进步的”阴影里,我会一一罗列她的进步点,让她只是说“有进步”,并结合我的阐述一直在强调自己的“有进步”;比如说在跟孩子沟通的时候,如何把孩子当成一个活生生的人,孩子一再搂着我说“妈咪我爱死你了”,比如说孩子无论小学的老师,孩子现在初中的老师,特别喜欢跟我沟通,并直言羡慕孩子有这样的家庭,再比如说,遇到问题需要解决的时候,我脑海中就经常回荡着老师的“心理思维”,而不再用经验去处理问题,从而让自己可以更轻松面对生活中的各种考验。

      说到奉献,我们习惯上认为只有做出轰轰烈烈的事情,才叫奉献,现在我不这么认为了,只要对自己有帮助,对他人有帮助,就是奉献,就像老师常说的,我们可能做不了好人,我们只要先不做坏人,这也是对社会的奉献。

      奉献为什么可以提高我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我认为,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能有持续不断的奉献精神吧,持续不断地奉献又能再一次提高我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当我们奉献的时候,我们的内心是丰盈的,是柔软的,是温暖的,是富足的,是享受的,就像那句“赠人玫瑰,手留余香”,送出去的是花,收获的是自己的快乐。

      我的包里,经常有孩子吃的东西的包装纸;见到上坡的车子,我会悄悄地推上一把;遇到行动不便的老人,总是喜欢问一句“需要帮助吗”;陪生病的母亲的时候,直呼“张小姐”,让老娘开怀大笑;老公累了,习惯给他按摩一下;收快递的时候,喜欢说一句“谢谢”.....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奉献”,让我的生活变得更有意义。

      弗洛伊德说,心理健康便是爱与工作。原来从来没有思考,现在慢慢有点感觉了。带着爱,去工作与生活,生活一定会因我们而更加精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