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科附中公开课感想与收获2019-10-12

人口的合理容量公开课总结上午去听了华中科技大学附属中学范泰洋老师的《人口合理容量公开课》,做出如下总结:

1、  将学生的导学材料制定为学历案,既学生学习的经历,学生亲历整个教学过程,在整节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讨论,小组合作探究等形式,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引导作用,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

 2、  在案例的选取中体现了时代性,如深圳市在八月份确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从一个小渔村到国际化大都市,以后在看网络时也要注意这些方面新闻,注意搜集素材。 

3、  在听课时我对比自己在高中上同一节课时的情形,这节课堂中及时生成的问题让我感到眼前一亮,比如,在涉及地球到底能容纳多少人口时候,我当年学的,包括一直以来对此观点是地球已不堪重负这样的消极观点,而实际上,这个问题可以辩证地看待,同学们就有提出,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开发新能源,太空移民等想法,我觉得这是非常非常值得肯定和鼓励的,只有敢大胆设想,才会将其付诸行动。(此处还可添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教育) 

4、  在整节课过程中,老师有向同学们渗透地理学的各个分支学科以及地理学分析方法,结合案例,比起我教育实习时候单纯地向同学们(初一)灌输地理学分支以及地理学分析方法,思维方法有用的多。

 5、  可能现在对地理教研组的认识还不深刻,范老师在最后总结时提到了“磨课”,因此我觉得在入职后整个教研组内的合作还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我认为可以改进的地方:

1、  新课标中指出,围绕问题设计有价值的问题链条,整节课围绕着问题展开,在导入中用了学生身边的案例,那么整节课可以围绕武汉市的环境人口容量,人口承载力,如何增加其环境人口容量,如何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来设计

2、  在教师呈现胡焕庸线以及学生总结分布规律后,学生也注意到并总结了中尺度、小尺度的分布特征,但是教师没有及时总结,而是直接呈现了大、中、小尺度三个尺度划分并用来分析,此处我觉得教师处理太过于粗糙,完全可以将学生的答案汇总总结,这样他们对尺度可能会有更深刻地了解。

3、  胡焕庸线不只是如何打破,学界还有是否需要打破的讨论,教师此处处理可能会限制学生思维。刚才看记在教案上的才想起来,东营二中一个老师讲的,不只是评老师,还有评学生,评论⭕️1学生参与度⭕️2学生思维量⭕️3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数量与质量⭕️4课程目标的达成度,如何检验,反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悄悄爬上你心灵的窗,欣赏夜色慢慢感触扑面而来的月光以蜗牛行走的速度抚摸你每一寸肌肤用秒针划过的痕迹探寻你每一处角落...
    寡言者平阅读 2,744评论 3 10
  • 看完教材的第一段就想起了刚刚过去的这个学期的开始……! 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从小到现在由于工作原因一直没有时间管她...
    雅涵妈妈阅读 2,615评论 1 0
  • 明天就是情人节了,很多小伙伴都在朋友圈晒出了收到的礼物,秀出自己的小小的幸福。 也有些人说,和爱人已经老夫老妻了,...
    心慧1懂内观的妈妈教练阅读 1,28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