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p算法]逃离农场

牛牛在农场饲养了n只奶牛,依次编号为0到n-1, 牛牛的好朋友羊羊帮牛牛照看着农场.有一天羊羊看到农场中逃走了k只奶牛,但是他只会告诉牛牛逃走的k只奶牛的编号之和能被n整除。你现在需要帮牛牛计算有多少种不同的逃走的奶牛群。因为结果可能很大,输出结果对1,000,000,007取模。
例如n = 7 k = 4:
7只奶牛依次编号为0到6, 逃走了4只
编号和为7的有:{0, 1, 2, 4}
编号和为14的有:{0, 3, 5, 6}, {1, 2, 5, 6}, {1, 3, 4, 6},{2, 3, 4, 5}
4只牛的编号和不会大于18,所以输出5.

输入描述:
输入包括一行,两个整数n和k(1 ≤ n ≤ 1000),(1 ≤ k ≤ 50),以空格分割。

输出描述:
输出一个整数表示题设所求的种数。

输入例子:
7 4

输出例子:
5

看了下网的一些解法,基本的dp状态方程都是可以写对的。问题再于实现时候的上来就使用状态压缩了,而且也没解释明白,看得一头雾水。这里写一下过程
首先定义
使用dp[i][j][t]表示前i+1头奶牛中选取j头的和除以n余为t的方案数。

  1. 这里是i+1头,所以i的取值范围是0~n-1的。
  2. j的取值是可以取0的,也就是一头都没逃走,j在循环里面的最大值是i和k的最小者。

好了,接下来是状态方程
则方案分为两种:选取了第i头奶牛和没有选取第i头奶牛两个子问题

没有选择第i头奶牛的方案数: dp[i−1][j][t]
选择第i头奶牛的方案数:dp[i−1][j−1][((t+n)−i)%n]

解释一下这个((t+n)−i)%n,第一,因为选了第i头牛,所以剩下的余数应该是用t-i,但是因为可能会出现负数,所以再加个n。然后再用n取余,就可以得到减去i之后,余数应该是多大。

下面先不用状态压缩来实现算法:

int func(int n, int k) {
    vector<vector<vector<int>>> dp;
    vector<int> vec1;
    vector<vector<int>> vec2;
    vec1.resize(n); //因为只能取0~n-1共n个数
    vec2.resize(k + 1, vec1); //可以取0~k共k+1个数
    dp.resize(n, vec2); //因为只能取0~n-1共n个数
    
    for (int m=0; m<n; m++) {//先初始化全部元素都为0
        for (int i = 0; i<k+1; i++) {
            for (int j=0; j<n; j++) {
                dp[m][i][j] = 0;
            }
        }
    }
    
    //初始赋值 ,i = 0时, 存在1头牛,选出0个,余n为0,这是一种唯一方案; 选出1个,余n为0,也是一种唯一方案
    dp[0][1][0] = dp[0][0][0] = 1;
    
    for (auto i = 1; i < n; i++) {//前i+1头奶牛
    {
        for (auto j = 0; j <= MIN(k, i+1); j++)//选择j头奶牛。因为i对应有i+1头牛
        {
            for (auto t = 0; t < n; ++t)//余t
            {
                if (j > 0) { //因为这里会涉及到 j-1,需要确保它打于0
                    dp[i][j][t] = (dp[i-1][j][t] + dp[i-1][j - 1][((t + n) - i) % n]);
                } else {
                    if (t == 0) { //当j==0的时候,也就是一头牛都没逃走,那么这个时候余数必须是0才有值,取其他余数都是0
                        dp[i][j][t] = 1;
                    }
                }
            }
        }
    }
    
    return dp[n-1][k][0];
}

这个算法没啥好说的,就是按照状态方程实现。然后留意一下初始化条件和j-1的状态就行。

然后来看看状态压缩的。留意到状态转移方程,其实每次计算新的i的时候,它只会用到i-1的二维数组的值。所以可以只使用一个二维数组去保存状态值就行了。所以状态方程可以写成

dp[j][t] = (dp[j][t] + dp[j - 1][((t + n) - i) % n]);

因为赋值的时候是先取等号右边的值去计算的,所以赋值语句是正确的。就像a=a+1,这个计算的a结果为原始的a+1一样。
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dp[j - 1][((t + n) - i) % n]这一项,里面依赖了j-1这项,所以我们必须先计算j,然后在计算j-1.否则的话,如果先计算了j-1,那么这个j-1的所有项对应的i都会加1,和j对应的i就对不上了。

int func2(int n, int k) {
    vector<vector<int>> dp;
    vector<int> vec;
    vec.resize(n + 1);
    dp.resize(k + 1, vec);
    
    for (int i = 0; i<k+1; i++) {
        for (int j=0; j<n; j++) {
            dp[i][j] = 0;
        }
    }
    dp[1][0] = dp[0][0] = 1; //网上有些写法,只写了dp[0][0] = 1其实是不对的
    for (auto i = 1; i < n; i++)//前i+1头奶牛
    {
        for (auto j = MIN(k, i+1); j > 0; --j)//选择j头奶牛。
// 需要留意的就是这个,这里必须用递减来做,因为状态方程依赖于j-1,
//如果我们使用递增,就会先计算了j-1,然后再计算j,这样,j-1就会变成了下一个循环的i。
//比如现在正在计算i=2,计算完了j-1之后,j-1所对应的元素的值都会增加到对应i=3,
//然后你再计算j的时候,就会用到i=3的j-1的项。那样就不对了。
        {
            for (auto t = 0; t < n; ++t)//余t
            {
                dp[j][t] = (dp[j][t] + dp[j - 1][((t + n) - i) % n]) ;
            }
        }
    }
    return dp[k][0];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树形动态规划,顾名思义就是树+DP,先分别回顾一下基本内容吧:动态规划:问题可以分解成若干相互联系的阶段,在每一个...
    Mr_chong阅读 1,530评论 0 2
  • 回溯算法 回溯法:也称为试探法,它并不考虑问题规模的大小,而是从问题的最明显的最小规模开始逐步求解出可能的答案,并...
    fredal阅读 13,796评论 0 89
  • 动态规划 动态规划算法, Dynamic Programming简称DP,通常基于一个递推公式及一个或多个初始状态...
    御风逍遥阅读 5,317评论 0 7
  • 更多干货就在我的个人博客 BlackBlog.tech 欢迎关注!也可以关注我的csdn博客:黑哥的博客谢谢大家!...
    BlackBlog__阅读 3,499评论 0 7
  • 不管未来有多长久,请珍惜相聚的每一刻;不管多少个春夏秋冬,我们是永远的朋友.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万...
    八月长青阅读 24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