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简书平台也写过一些文章,后来感觉遇到一些瓶颈。于是开始向外求,开始看书,开始在各种付费专栏里学习。
但是学习的东西如果不能经过时间的检验,不能通过自己输出,那么说明自己还是没有掌握好这些知识精华的临界突破点,还有何意义。
于是开始忍着初始输出写作的不适感,刚开始看自己写的文章简直惨不忍睹,写完之后回看,重复的话语数不胜数,罗里吧嗦。很影响阅读体验,自己读起来也有些许不适感。
后来明白了一个道理,天才啥的不存在的,再厉害的人初始写文章也是很差的,最起码跟巅峰时期比起来差多了。成名后回顾以前,能看到的是成长,由青涩到熟练,像一个稚童成长为一个大人,没有初始的蹒跚学步,何来后边的健步如飞呢?
舒适区、学习区、恐慌区,其实正对应了自己的心路历程。
舒适区就是我们看着持续写作对自己思维和格局都有一个巨大的提升,我们看到了,羡慕了,没敢去做,却持续保持着一种真的做到了的幻象,如同美丽的肥皂泡,维持着我们的虚假繁荣。
学习区就对应着我们看到了这些优点,开启练习模式,开始写作,这个时候一个微小的鼓励会很欣喜,一个不太严厉的批评就患得患失,这一步能坚持走下来确实不容易,就像直到去世后画作才被认可的梵高,能坚持画下去一定有信仰或者信念,简书的朋友更多的也有自己的信念,为了名和利也没啥,能坚持的同仁都是了不起的。
恐慌区就像我自己清楚地看到了高手的水平,也看到了自己写作出来的水平,但是其中的差距究竟在哪,自己这个写作层次的人可能看到了不足,但是具体改进与正确的练习方法自己不知道,写作如果某一个句式或者风格运用的成熟了,失去了部分锐意进取,就很可能固步自封,为一些小成就沾沾自喜,结局通常不是太好,要想成为很厉害的大家,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
想的前戏太多,落实的行动过少。持续写下来的动力如果足够,不需要别人打鸡血,不需要慷慨激昂,慢慢地静静地去做就是了,匆匆光阴从来不会辜负默默努力的人,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