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全区组织部长会议在银川召开,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长石岱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提出,要聚焦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大力实施基层党组织建设提质增效工程。深化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健全和落实领导有力、平急结合、上下联动、定期调度机制,推动新时代新征程城市社区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
海阔潮平风正劲,奋楫扬帆正当时。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实施 “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海原县推动高质量发展再出发、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之年。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如何在新的历史征程中起好步、开好局、落好子,为“四个示范县”建设提供组织保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命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城市基层工作,每到一地均要到社区、进小区、访居民,多次强调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在不同场合对基层党建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提到,要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区市安排部署,结合组织部长会议精神,推进城市基层党建领导协调机制、上下联动机制、平急转换机制、定期调度机制,强阵地、强队伍、强保障、强服务,努力把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领导基层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赋能增效。
一是健全组织体系,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推动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总支(支部)——小区、楼栋党小组三级党组织上下联动,统筹组织资源、整合组织力量、发挥组织优势,推动组织体系和治理体系有机衔接、融合发力。完善由县委书记担任组长的领导协调小组定期调度机制,建立网格化管理、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一体化社会治理信息平台建设等若干专项工作组,组织、政法、民政、住建等职能部门分工负责,加强分类指导。建立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强化上对下指导,定期调度通报工作情况,共同研究有关问题。激活小区党组织神经末梢。加强社区“红色物业”建设,推动符合条件的业委会设立党支部或党小组,探索建立小区网格党组织、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协调互动机制,组织小区居民有序参与物业相关工作。积极推动无物业小区落实管理主体,采取引入国有物业服务企业提供基本物业服务、社区“两委”组织居民自我管理等方式,实现物业服务兜底。
二是做实网格管理,提高社区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用好网格管理和服务这一重要手段,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百米”,做到民情在网格掌握、问题在网格解决,真正使网格成为化解矛盾的“减压阀”、服务群众的“连心桥”。加强网格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同步推动每个网格配备1名专职网格员,纳入社区工作者队伍管理。集中开展网格党组织覆盖行动,原则上1个网格设立1个党支部或党小组,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无死角。把党建、综治、民政、信访等重点工作纳入网格事项,实现“一网统管”,不断提升网格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建立高效顺畅的网格运行机制,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持续开展“网格吹哨、部门报到”行动,坚持党建带群建促社建,引导各类企业、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参与网格管理和服务,把各类服务精准投送到千家万户,实现精细化、精准化管理。
三是提升服务质量,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加强社区服务能力建设,努力把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办好办到位。建强党群服务阵地,探索建立一批小区党群服务站,着力打造“15分钟服务圈”。推动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实现最大化,将更多办公区域改造成党群活动、政务服务、协商议事、文体康养等功能区域,进一步推进“老年饭桌”“日间照料室”“四点半课堂”建设,开展养老、托幼等服务,让老人和孩子成为党群服务中心的“熟人”和“常客”。加强便民服务信息网络建设,完善自助服务设施,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创新服务群众方式。组织引导基层干部深入了解基层的难点痛点堵点,经常走到群众中间,多交基层朋友;深化“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推行“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模式,组织在职党员认领“微心愿”,力所能及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充分发挥党员骨干作用,鼓励党员进社区、进网格,亮身份、践承诺、作表率,带动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积极动员各类志愿者、社区热心群众,组建政策宣讲、法律援助、健康义诊、扶贫帮困等服务团队,为群众提供组团式、专业化服务。
四是夯实基础保障,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质增效。推动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向基层倾斜,确保基层有资源有能力抓好基层治理和服务群众。建强基层骨干队伍。鼓励引导机关企事业单位、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中的优秀年轻人才到社区任职,加强“传帮带”,完善社区工作者保障体系,打通成长“天花板”。增强应急处突能力,构建扁平化应急指挥体系。探索加强专业化应急处置能力培训,指导基层党组织分级分类制定应急预案。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坚持做好“加法”,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社会资金多方参与的经费保障机制,落实社区运转经费、党建工作经费、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提升基层承载能力。同时,注重做好“减法”,进一步规范社区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把社区干部从繁杂事务中解脱出来,让基层有更多时间和精力联系服务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