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樊,今天是2021年1月18日,是我挑战成长的第349天,今天我想分享的是小儿常见病症家庭护理参考指南。
2018年7月我参加甲乙学院的演讲比赛,选了小儿常见病症家庭护理的主题。最近天气变化大,大人孩子都容易出现不适,把之前写的内容找出来,希望可以给大家一点参考。
大家好,我是明星合伙人复赛第22号选手樊文飞,是2个孩子的妈妈,哥哥马上满7岁,妹妹1岁10个月。每次带孩子走亲访友,大家都会说“呦!真快呀!就长这么大了!”别人家的孩子总是长得特别快,特别好养,不是吗?
好养的孩子都是一样的:吃得好,睡得好,哭闹少,生病少。其实,难养的孩子也是一样的,总结起来就是一点:生病多。就算平时再好养,生起病来肯定是:吃不下,睡不沉,哼哼叽叽,连哭带闹,一个月搞上一两次,维持个把礼拜,对家长的精力体力耐力都是艰巨的考验。每个妈妈或许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好不容易鏖战数日,孩子的病好得差不多了,妈妈我扛不住发烧了。今天,就把我屡次累到自己发烧的惨痛经历汇集起来,给新手妈妈们引个路,孩子生病了,家庭护理怎么做。
一、发烧
孩子发烧,您的第一反应一定是“怎么发烧了?”,或者“怎么又发烧了”,今后,请您在这个问号后,多问几句:
昨天打了预防针?
要长牙了?
白天玩得太兴奋了?
昨天受惊吓了?
这两天吃得太多太油腻?
昨天有严重受寒的情况?
上次解大便是什么时候?
看看日历,是正好在24节气前后吗?
问完这几个问题后,您可能心里多少有点数了。
1、第一处理:量体温。37.2度以上为发烧,37.5度左右为低烧,可能有炎症;38.5度以下不建议用退烧药。
2、第一原则:去医院确诊。发烧都应该去医院确诊,是病毒还是炎症引起的,是高危病毒还是普通病毒,为后续治疗明确方向。发烧通常是下午和晚上体温骤高,尽量在晚上入睡前去就诊。半夜起烧如果温度不超过39.5度,可以作物理降温,或者服用退烧药,第二天一早再去医院。
3、第一推荐:喝温开水,少量多次,以免脱水或不必要的肾脏负担。
4、第一禁忌:不要用酒精擦拭降温,体温会骤降,孩子会很不舒服,甚至发抖。
5、建议温水擦拭,泡脚,如果孩子愿意可以温水浴,孩子抗拒就不要勉强了。
6、确认是脾胃受寒引起的发烧,在38.5度以上,可以用药棉蘸藿香正气水放肚脐上用创可贴固定,一般2小时内微微出汗就会退烧了。
7、退烧药泰诺林对39.5度以下的高热比较有效,其成分还可缓解鼻塞;美林对39度及以上的高热效果更明显,其成分还有镇痛效果,但出汗量大。家长在使用退烧药时一定要遵医嘱、看清使用时间间隔,不同的退烧药也要隔足够的时间再用。
8、可以做推拿按摩,在手腕中线由腕横纹向肘窝方向推“天河水”,按揉足心涌泉穴,都有助于退烧,以孩子舒适配合为宜,涂按摩油或润肤露,会感觉更舒适。
9、使用退热贴,以孩子舒适配合为宜,孩子不肯贴也不要勉强。
发烧是孩子建立自己的免疫系统必须经历的过程,家长既要重视,以免贻误病情,也要理性对待,确诊了没有高危反应,比如手足口病轻症、普通感冒引起的发烧,完全可以不用吃药,给孩子时间,让孩子用自己的抵抗力去度过一次发烧过程,这对免疫系统是一次重要的升级。另外,打预防针后当天不要洗澡,可以减少发烧几率。
二、咳嗽
咳嗽,在家长的烦恼里绝对是数一数二,烧退了,咳嗽来了,又没有像退烧药一样立竿见影的止咳药,好了两天又咳了,还有传闻中的百日咳,让家长着实心累。其实,咳嗽也可以很简单。
1、 第一反应:吮痧。听见第一声咳嗽,就在孩子颈后大椎亲吻吮吸,出痧了,就是有受寒,多喝点温开水,不治而愈。不出痧也没关系,可能不是受寒引起的。
2、 第一推荐:喝温开水,少量多次。
3、如果喉咙干痒燥热,可以用艾叶泡水喝。
4、咳嗽时间长,可以炖梨或银耳汤,滋润降燥。
5、如果服用消炎药,咽喉红肿症状已经消退,但是咳嗽总不好,那就干脆把药停了,清谈饮食,适量饮水,让身体自然恢复。
6、孩子配合的也可以拔罐,错过了第一声咳嗽,寒气入肺深重,可在背后肺俞穴拔罐,用小口径塑料真空罐,一天一次,一次5-10分钟,出痧后,继续每天拔一次,等痧退了就彻底好了。
7、睡觉时还可在颈后放温度适宜的热水袋,温煦后背有效止咳。
8、孩子最好不吃止咳药。咳嗽是身体排除异物的本能,止咳药多少会有麻痹神经的成分。止咳不是目的,关键是要把引发咳嗽的因素祛除。
9、每天开门开窗给房间通风,床品衣物及时清洗,防止因环境因素引发的咳嗽。
三、感冒
前面的发烧、咳嗽都是感冒的症状之一,再谈一下鼻塞、打喷嚏、流鼻涕、头痛等感冒症状的护理。
1、第一反应:吮痧。鼻塞、打喷嚏、流鼻涕、头痛都是受寒的主要症状,初起时立即吮痧,如果出痧,感冒不会加重。
2、第一推荐:喝温开水,少量多次。
3、泡脚,可煮生姜水或者艾叶水泡脚发汗驱寒。
4、很多时候感冒时既有喉咙痛、汗出烧不退的热症,又有鼻塞、打喷嚏、流清鼻涕的寒症,俗称“寒包火”,这时候,不能喝生姜红糖水,要喝紫苏叶水先发汗驱寒,再用清热解毒的药物或者清谈饮食恢复身体机能。
四、腹泻
受寒、饮食不洁、食物不容易消化、肠炎、轮状病毒都可能引起拉肚子,有时还会几种因素叠加,所以给孩子的食物首先是要保证熟透、煮烂、卫生,其次大人喂食、孩子吃饭前都要洗手,不让孩子偏食一种食物过量,不容易消化的尽量不给孩子吃。拉肚子其实也是孩子排除体内异物的过程,所以止泻不是根本,及时找出原因才是重中之重。
1、第一反应:暖肚温胃,可以用热水袋、肚脐贴或者药棉蘸藿香正气水放肚脐上用创可贴固定,快速恢复腹部温度。
2、第一推荐:喝温开水,少量多次。 及时补充水液,以防脱水。
3、泡脚,可煮生姜水或者艾叶水泡脚发汗驱寒。
4、服用益生菌,补充肠道菌群。
5、不要给孩子吃冰,不要喝冰饮料,不要把冰箱里刚拿出来的水果、酸奶给孩子吃,即使当时没有不舒服,第二天没有腹泻,将来咳嗽也会很难根治。
以上介绍的是孩子生病后针对主要症状的护理,在此还想谈谈预防保健的调理,毕竟我们都希望孩子少生病。我总结的经验就是:
1、七分饱、三分寒。俗话说“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可是当初作为新手妈妈,我是没法做到让孩子饿着冷着的。但是,合理安排孩子的食物总量和荤素比例是必须做的。孩子的脾胃虚弱,甘厚肥腻的食物会增加脾胃负担,必须控制,不强迫孩子多吃饭,不给或者少给零食,让孩子正餐多吃主食,荤素搭配。现在是夏季,尤其要让孩子少吃油腻或者油炸类食物,因为天热难免需要空调电扇来降温,孩子容易不小心受凉,若加上吃的食物不易消化,很容易出现“寒包火”的感冒症状。夏季孩子最好的食物是白粥青菜少吃肉。至于三分寒,首先不要特意捂,穿得多捂得热,容易出汗受风;其次玩耍时提前脱衣服,出汗了及时擦干,更换汗湿的衣物;上幼儿园上学穿透气好穿脱的衣裤,方便及时增减。同时注意节气变化,感受不同节气带给身体和环境的影响,减少生病机会。
2、抚触操。每天给孩子做抚触操,躯干四肢胸腹都关照到,帮助小宝宝做锻炼,给大孩子养成运动习惯,同时增进亲子交流。每个身体部位都抚触到,可以教孩子认识自己的身体,又可以对保健部位重点关照。用手心在肚脐周围缓缓打圈做摩腹,顺时针为清,逆时针为补,以清为主,以补为辅。捏脊3-7遍,从屁股到大椎慢慢往上边捏边推,对于孩子感觉痛或者捏起来僵紧的位置多做按揉。
3、艾灸调理。孩子脾胃虚,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全,所以,经常感冒发烧咳嗽腹泻,用艾灸方法补阳气,去寒湿,往往可以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重点是在背部和腹部艾灸,发烧、喉咙痛可加灸脚底涌泉降火泄热。平时选取腹部神阙穴(肚脐眼)、中脘穴,背部大椎穴、身柱穴艾灸,一次取1-2个穴位,每穴灸5-10分钟,可增强抵抗力。
成长不会重来,但可以再来。孩子生病有共性,也有每个人的特性。家长平时多了解一些孩子的共性,注意生长规律,多总结自己孩子的特性,可以让孩子少生病。我总结的我家孩子生病及护理的一些特性,希望给新手妈妈提供参考,为孩子的健康助力。
这个演讲稿里的处理方法在今天看来依然是适用的,在发烧的原因部分还可以细分,以分门别类帮助妈妈们去判断孩子发烧的原因,以便更好地对应处理和预防。
今天我的感冒还有点余威,偷懒拿以前的东西分享一下。^_^
谢谢你陪我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