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大概率和小概率的事情?
顾名思义,
大部分人能做到的事情就是大概率,
反之亦然。
大部分的人在二三十岁会结婚,
是大概率事情,
一辈子会普普通通平平淡淡是大概率事件,
坐飞机几乎不可能掉下来是大概率事件,
普通人炒股大部分会亏钱,
这也是大概率事件。
只有做大概率的事情才能有确定性可言,
股市是概率的游戏。
只要对股市有点经验的投资者,
都知道股价走势是具有较大随机性的,
即便是纯粹的技术派分析人士,
也承认股价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随机性。
技术派分析鼻祖查尔斯·H·道也认为,
日间杂波受人为因素影响最大、毫无意义。
并且假如存在可预测的方法,
由于所有人做出一致的预测,
那么预测本身也会影响股价的波动而导致预测失败。
博览古今中外的公开资料,
也没有人或方法能完全预测股市走势。
可以确定的是:
股价波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测的。
币价又不是如此呢?
资本市场是一个人类行为的综合体,
在“复杂多变量”影响下,
没有什么是百分百的,
一切都是在“概率”和“可能性”上进行优化,
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胜率,
才有可能战胜市场。
评估某一次出手的获胜概率,
就像战场上将军对一场战争的谋划和部署,
没有百分百的事情,
都是综合评估各方面情况,
得出一套最有利于自己取胜的作战方案。
资本市场的确定性基于概率,
来源于股市最基本的原理,
那就是:
股价的最终决定因素就是企业,
企业的发展决定股价的动态。
这一最朴素的道理,
在市场炒作的迷雾下,
已经让太多的人迷失方向。
而炒币又何曾不是这种道理呢?
可是追求大概率做确定性事情的信心,
要在“大彻大悟”和“自知之明”的反省之后才能做到,
必须“专注、耐心和反省”才可能在这条路上走下去。
记得有一位朋友说过:
我身边有许多高水准的专业人士,
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中都是佼佼者。
然而,他们却在金融市场里屡屡败北。
究其因,其实就是败在一个“炒”字上。
他们具有高学历和极高的专业素质,
却未能抓住“股票的背后是企业”这一核心,
他们败给了价格波动、败给了人性。
国外知名车企的高级财务职员,
投资了一个自己不了解的电力公司;
一位医学博士却买了汽车企业的股票……
很多这样的例子,
正应了这么一句话:
“人性会降低智商”。
离开了自己的专长和能力圈,
去押宝“莫须有”和“可能吧”就是赌。
人的能力和知识结构有限,
人的精力也有限,
把有限的精力集中在自己的能力圈之内,
时间长了再逐步扩大自己的能力圈,
拓展研究范围,
这才是成长的捷径,
慢就是快。
这样看似很慢,
其实放到漫长的投资生涯中来看,
这样稳扎稳打,厚积薄发,
才是笑到最后的明智做法。
没有耐心,
就谈不上情绪控制和心态控制。
心态控制是股市非常重要的一门必修课,
没有好的心态,
在股市就会处处被动挨打,
被市场牵着鼻子走,
结果一定是四处碰壁,鼻青脸肿。
什么是心态?
面对着看好的标的不断走高你却没有持有,
会不会着急?
会不会想着要卖掉手里的标的去追快牛?
面对着涨幅榜一个个“火箭发射”的时候,
自己持有的标的却半死半活地卧着,
心里会不会着急上火?想追一把试试?
当你花了很多天研究了一个不错的标的,
结果和朋友聊时却挡不住别人几句话就否定了自己的一切努力?
斯波朗迪的《专业投机原理》里面说:
情绪的纪律才是通向成功的第一道关卡。
只有在自知和知彼的基础上,
设定情绪的纪律严格执行,
时刻提醒牢记自己的弱点,
才能让心态不断成熟,
才能在市场中生存久一点。
心态的背后是人性的弱点。
人性包括很多东西,
投资者必须具备的品质,
是耐心、定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必须克服的人性有贪婪、恐惧。
在投资活动中耐心是极其宝贵的品质,
多年来,模仿巴菲特投资策略的人很多,
但是成功者很少,
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巴菲特的耐心和坚持。
为什么人们缺乏耐心呢?
这其实是与人的本性有关的,
人是群居动物,喜欢随大众,
当狂热的大众在贪婪的驱动下,
被眼前的牛市所迷惑,
就会失去耐心,
哪怕是在标的高估的情况下也敢杀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