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父母带孩子,时时刻刻处在担心的状态里:孩子刚上幼儿园,担心他不适应,被同龄人欺负,比孩子还紧张;孩子上小学了,担心孩子学习跟不上,时时紧盯密切关注他的学习情况;孩子上初中了,担心孩子早恋,想掌握他的一举一动;孩子工作了,担心他跟同事处不好关系、受排挤...几乎每一个当妈的,都曾经历过这样的时刻。
然而,父母的过度担心,对孩子来说可能成为一种伤害。
过度担心,本质是对孩子的不信任
曾有一家长,因为女儿起床问题大伤脑筋,每天早上都要催促不下十遍,孩子才慢吞吞地爬起来。我问她:“为什么要叫?”家长一脸无奈:“不叫怎么行!早餐冷了没法吃了!她要迟到了怎么办?挨批评了怎么办?” 一个妈妈,总是担心孩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本质上是对孩子的不信任。不相信孩子有能力自己吃饭,自己添衣服,自己按时起床,于是一遍又一遍地唠叨、催促。
实际上,我们都低估了孩子自身的潜力,不是他们不会做,而是父母根本不相信他们,也不愿意给机会。就像上面那个每天催孩子起床的母亲,给孩子买个闹钟,也可以稍作提醒,根本不用每天歇斯底里的吼。如果孩子起晚了,迟到、挨批、早餐没得吃...这是她该体验到的后果。不然,她不会知道妈妈每天早上催她起床到底是为了什么。当你放下了焦虑和担心,给孩子一点信任,很多事他都能自己完成。
2
担心会变成管教与控制
很多时候,你的过度担心,孩子感受到的是自己的无能。不相信孩子有能力自己吃饭、添衣服、按时起床,于是一遍又一遍地唠叨、催促;不相信孩子在学校会很自觉地学习,于是总怀疑、猜测、拷问,不断地叮嘱... 因为不相信,父母担心什么,便会去做什么。
不让孩子吃冷的,担心他会生病;不让孩子跑太快,担心他会摔跤;不让孩子骑电动车,担心他会出事故;不让孩子自己倒水,担心会被烫到;替孩子做好一切,事事都要过问、插手,担心孩子做不好、没经验会吃亏...孩子的能力,就这样慢慢被剥夺,逐渐成为一个身体敏感脆弱、无法自立自理、做事也畏手畏脚的人。
越是不信任,越是担心,越是爱包办、控制,孩子也越来越无能。
3
过度担心,给孩子负面的心理暗示
心理学上有个墨菲定律: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简单来说:怕什么,来什么,越有意无意地强调,你担心的事情就越有可能发生。比如孩子考试前,父母反反复复强调:“一定不要看错题!一定不能粗心!”本来抱着平常心考试的孩子,看到父母这么担心焦虑,也会跟着紧张起来,考试中不自觉地会错填一些简单的题目。再比如孩子端着一杯水,走得好好的,妈妈看到忍不住大声提醒:“当心,别洒了!”孩子瞬间变得畏手畏脚。
我曾听过一个老师讲过一个故事:幼儿园里有个小姑娘特别挑食,园里的午饭,没几个她乐意吃的。老师想哄孩子吃一点,小姑娘天真地说:“老师,我挑食!” 后来老师发现,孩子妈妈经常强调孩子挑食这个问题,每天接送的时候,都会一脸担忧地说:“我家宝宝嘴可挑了,不吃胡萝卜,不吃洋葱,蔬菜只吃叶子…哎呀,可把我急坏了。” 父母的过度担心,似乎总在提醒即将发生的坏事,孩子也很容易被父母传达的这种负面暗示影响。
4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放手和信任
把担心变为信任和期待,孩子才会优秀。过度的担心,不仅对教育孩子丝毫没有帮助,还会因为影响父母的内在状态而对教育起到负面影响。
不担心不代表不作为,而是提醒父母们首先应该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和状态,把用于担心的精力和能量放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来,通过实际的行动来帮助孩子。
多给孩子正面积极的暗示,带着美好的期许,这些会在无形中为孩子的成长增添能量。
比如孩子某些方面做的不好,父母不必一直忧虑,可以学习正确的育儿方法来帮助孩子改变,也可以多关注孩子做得好的方面,坏的行为可能会慢慢消失。
比如与其担心孩子在学校不够自觉,不如相信孩子就是一个自觉自律的孩子,向他表达信任和期许“爸爸妈妈相信你会越学越好的。”
当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信任与关心,孩子反而会不自觉地有一种不能让家长失望的动力,自发地往积极的方向调整行为。
心理学上有个说法:每个人的信念,实际上在塑造着他的现实,这就是自我实现的预言。父母的担心,会在潜移默化中成为孩子的信念,他的性格、心理、行为都会朝着这个信念不断发展,直到变为事实。
真正爱孩子绝不是因为过度担心而呵护得无微不至更重要的是让他在无数的经历和挫折中成长这才是真正负责任的爱
时代最大的特点是不确定性,我们费尽心思想给孩子安排好的前途,过分担忧孩子的前途,确实是多余的事情。
塔勒布曾说过,我们不知道的事情,才更有价值。不要沉浸在自己已知的世界里,指导孩子的方向和未来。
以前所谓的好单位,比如粮站、供销社,百货大楼售货员等等现在早就消失不见,所以没有绝对的好与坏,社会在发展,计划总会赶不上变化,不要想着有永远的好职业,因此也就无法无必要规划一个人的未来确定的人生道路!
我们没法预测未来,只能给孩子提供优质的爱和适合学习的环境。
让孩子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这才是孩子未来的战场。让孩子有强大的学习能力,这才是孩子未来的筹码。让孩子有强大的执行能力,这才是孩子未来的强大武器。
孩子暂时找不到自己的方向,没有关系,引导孩子使劲思考,不断思考,孩子总有一天能够想到自己喜欢什么,想做什么。
独立思考的能力,对孩子来讲至关重要,人生面临选择的时候,孩子要能够思考出更多的选项,从中挑出对自己更有利的那个选项。
父母不是孩子人生主宰者,而是辅助者,无论孩子想学美术,还是想学武术,想学唱歌或是想学跳舞,记得支持孩子的梦想,而不是改变他们的梦想。
关注学不凡
关注孩子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