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07

 遇到最好的自己   从公立走向国际

前 言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龙应台 《目送


相信所有的人,在自己还是孩子、没有孩子和有孩子的阶段,读到这段文字的时候,心情是截然不同的。


我是70后。在少女和青春时代,我是一个想干什么就一定要实现的女孩。父母对我很宽容,当然那个时代对孩子也没有太高的要求,我按部就班地从小学走到了大学毕业。毕业后,我才猛然从自己的世界中抬起头,才从妈妈经常“嘲笑”我的小资情调中走出来,才发现生活原来不只是诗和歌,还有现实的残酷。我无法想象我一辈子就这么过下去。我是一个有了想法立刻就要行动的人,我告诉妈妈,我要去北京读书。   


在很多同学都在准备婚嫁的年龄,我苦学一年,拿到了中国人民大学双学位的录取通知书。到了人大之后,我陶醉在北京的秋日和学校的氛围中,然而双学位不能满足我的欲望,在双学位生活即将结束的时候,我又开始了考研的历程。


那个时候考研已经是如火如荼,两年的考研经历成为我人生最重要的转折点。它一点一点地改变了我。第一,我再也不会睡懒觉了,直到现在我都是早上6点起床,不管有没有事,不管上不上班。第二,我深刻地体会出:想得到别人得不到的,就一定要付出别人付不出的。男朋友看我太辛苦,就告诉我,说如果实在考不上就算了,我可以养你。我告诉他:我志在必得,我永远不会让自己陷入到让别人来养这种境地,即使是他,即使是父母。最后我以第一名的成绩入读北京一所院校的研究生。第三,所有的考试都是我自己准备的,没有上过任何培训班,我自小就不太喜欢听课,喜欢自己琢磨,因此我的自学能力再一次得到提升。第四,我永远无法忘记人大图书馆里占座的景象。7点开门,6点就有人在门口排队,开门后,黑压压的人群蜂拥而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奔向顶层大大的阅读室,所有的座位顷刻之间被各种书本、书包占满。在复习的过程中,我看到很多的人中途离场。在考试的三天里,只有一半人坚持到考完;而这一半人,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被录取……


我如愿以偿留在了北京,虽然生活很普通,但是这是我想要的。这就够了。


我考研的那一年是1997年,20年后的2017年,我女儿在美国上夏校时被学校破例录取,意外地开启了她的小留学之路。我不能不相信生命是一种轮回。20年沧海桑田,20年白驹过隙。


现在她留学美国快2年了,放假的时候以及平常视频聊天的时候,她特别喜欢让我给她讲她小时候的事情。孩子的成长过程,父母都刻骨铭心,但是孩子对自己儿时的记忆却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淡化。所以我动手写了这本书,纪念她的童年、她的少年,她的奋斗、她的梦想……当然也是我的。


另外一个原因,我女儿是从快7岁才开始学英语的,在我指引和带领下,没有背过单词,没有系统学过语法,只用了4年时间就同步美国同龄孩子了,不仅听说没读写问题,而且即使是在美国顶尖小初中也都是荣誉学生。看到国内很多家长和孩子为了学英语殚精竭虑,单词背了忘,忘了背,花了无数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觉得很是不忍,因此想把我教授孩子的方法公布出来,抛砖引玉,愿为中国千千万万学子在成长的道路上略尽绵薄之力。



5@5d5<%z�d0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