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营养:孩子一生的底层代码

#凯妈读书笔记 Day98

在心理学界,“心理营养”这个词是由林文采提出的,她也同时提出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需要的不同的心理营养。在《心理营养:李文采博士的亲子教育课》这本书里,林博士将这些心理营养归纳为五大心理营养:

第一个心理营养:无条件的接纳。

0-3个月,孩子刚出生不久,非常脆弱。他不会说话,只能通过哭表达需要。在需求表达不那么明确,未来的一切那么不确定的时候,他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无条件接纳。


第二个心理营养:此时此刻,在你的生命中,我最重要。

0-3个月的孩子还需要确定:“在你的生命中,我最重要,我是No.1。即使你很忙,即使你的身体不舒服,但如果你发现你饿了、生病了,你都会马上放下所有的一起,先来满足我。这样,我就会知道,在你生命中,我是最重要的。”


第三个心理营养:安全感。

从4个月开始,孩子进入另外一个阶段——想要分离,成为一个独立的人。在这个阶段,妈妈的作用大过爸爸,因为孩子分离的主要对象是妈妈。如果妈妈们状态稳定,孩子就可以很自然地走过这个分离期,获得安全感。


第四个心理营养:肯定、赞美、认同。

如果说在安全感方面妈妈比爸爸重要,那么,进入4-5岁这个阶段,父亲对孩子的肯定、认同、赞美,不管是对儿子还是女儿,它的分量都特别重。


第五个心理营养:学习、认知、模范

6-7岁的孩子,特别需要的心理营养就是学习、认知、模范。对孩子来说,他的第一个模范是母亲或者父亲,当生活中遇到一些具体问题时,爸爸妈妈用什么态度来面对问题?用怎样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将来这就是孩子走向社会后处理问题的示范和模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