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御的适应性:在公司作领导所需要的防御机制和在家里做父亲所需要的防御机制是不一样的。
意识层面的防御才可以把它有意识的培养/发展,潜意识层面的防御首先需要把它意识化。
如何让一个人的人格成长/如何使用更成熟/适应性好的防御机制?
去看心理医生/做几百次的自我体验/在生活中间接触很多的人然后受这些人的影响/经过很多创伤性事件,但自己没有垮,变得越来越成熟
但是如果本身人格不太完善的话,遇到灾难性事件就可能会让他崩溃,整个防御机制都垮掉。
有好多人有一些心理问题,然后他们拒绝在人际关系中改变,而是通过呆在家里阅读或者面壁,这样的孤独的方式来解决,可以肯定的说,这样的方式也许对很少的一部分人有用,对大多数人来说,这都是不太好的方式。
我们所有的问题都是在人际关系(早年与父母的关系)中形成的,如果要解决他们也必须在人际间解决。
遭受重大创伤,分散注意力之后,那种感觉可能完全到潜意识层面去了,就感觉不到了;还有一种可能是:通过分散注意力,临时的解决了问题,但是当再回忆起那件事情的时候,仍能感觉到同样的情感的冲击力,这就是没有到潜意识层面的情感隔离。
在灾难中父母去世的孩子,你可能会发现他仿佛没有任何悲伤,照常和其他小朋友玩。
从专业角度来说,他正处在巨大的情感隔离中间。因为他还是孩子,自我功能非常弱,如果让他直接面对父母去世这样一个事实的话,他整个人格就会崩溃。
因为这个事情给他的打击太大,他为了自我保护,让自己处在貌似这个事情没有发生中甲,我们如果这样想的话,就真正的跟这个孩子共情了。
同样的遇到一件悲伤的事情,一堆人都哭了,只有一个女的丝毫没有悲痛的感觉且看到别人的样子止不住想笑。
从专业角度来说,这个女的处于情感隔离中,也许这件悲伤的事情能够触及到她内心深处痛苦的部分,但为了让自己不要触碰这个痛苦的部分,她用了巨大的情感隔离的方式。
一个人的妈妈去世了,她并没有十分哀伤,但经常会在梦中梦见她的妈妈。
梦提醒他妈妈已经去世了,然后不断的回忆梦的场景,实际上是在保持跟妈妈的连接,用这种方式来哀伤。所以梦也是我们哀伤的一种形式。如果我们在醒着的时候没办法哀伤的话,梦会帮助我们的。
有一些场景可能刺激我们隔离的情感出来。
有些人会对肥肠爱好者说:“肥肠是装大【便的。”
这个从精神分析角度来说,肥肠爱好者原本是隔离了对肥肠原来的功能的情感,所以他能够享受肥肠的美味。当别人对他这么说的,就是“唤起情感”,这就可能让他们没办法再继续吃这些东西了。
有一栋房子十分有趣,一楼有两个门面,一个是:某某骨头汤餐馆,隔壁是:某某骨科医院。然后我们在看到骨头汤餐馆的时候可能有食欲地想去吃,但看到旁边有骨科医院的时候,我们吃的欲望就减少了。这实际上是太不隔离的一种状况。
防御机制不是我们知道了然后再使用的东西,而是我们一直在使用,但是我们不知道的这样一些东西。专业的说,即:我们需要把一个人潜意识的防御机制意识化,然后他就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这个可以给他提供一个使用更加成熟的防御机制的机会。
一个强迫症患者,经常使用的仪式行为,比如走路走三步退两步,强迫性的洗手等等。所有的这些行为都不带情感,所以是情感隔离。
仪式行为其实是我们人类系统使用的情感隔离的方式,比如在亲人去世的时候,我们使用一整套哀伤的仪式,使自己跟自己的情感保持了距离。
所有的情感都分两个部分:一个是一种感受,这种感受多半是不舒服的感受,然后还需要加一个对这种感受的看法,所有的情感都必须有两个部分,要不然的话就不是一个完整的情感。
人类情感有三种
抑郁:感受部分是糟糕的体验,认知部分就是 这种糟糕的事情已经发生。有些人只有其中一部分,这就是典型的情感隔离的表现。
做心理咨询就是让他们对自己的情感有更整体的体验,既知道自己处在糟糕的感受中间,又让自己知道,我是认为糟糕的事情已经发生。
恐惧:糟糕的体验+认知:糟糕的事情正在发生。
焦虑:糟糕的体验+认知:糟糕的事情即将发生。
(正在面临死亡威胁的时候我们叫做恐惧,几十年之后我们可能死亡,这个叫死亡焦虑。)
兴奋/高兴叫做情绪,情感和情绪还是有区别的。
情感隔离,隔离的是抑郁的情感/恐惧的情感/焦虑的情感。
孩子厌恶学习,是因为他们与学习之间没有情感的连接,因为他们从小是被父母老师逼着学的。
从人性角度我们都知道,如果我们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是在替别人做,这个动力会非常的小、甚至小到负数。负数的意思是,这个事情我本来愿意做的,我变得很仇恨做,反而不喜欢。
所以这些爸爸妈妈其实做了一件非常错误的事情,就是把孩子天然的学习的动力变成了被父母亲强迫。
一些父母在面对孩子粗心而犯的错误可能会夸大成:你从来都是这么粗心。这就有点催眠和暗示的味道,这就可能会使孩子在以后不会出现粗心的犯错误的情况下,一想着爸爸妈妈对自己的暗示,他们可能都搞出一些粗心的事情来,然后让自己的考试成绩不理想。
在孩子成绩考的特别好,然后父母对孩子表现得特别的喜爱,这其实是在孩子的成长中间注入了功利的因素:我爱你是有条件的,你必须表现优秀成绩好我才爱你,否则的话我不爱你。
父母的这种功利也会使孩子变得功利,而且可能会在以后得到报复。因为当父母慢慢衰老之后,孩子会认为父母也慢慢没用了,就像我当年考试考得不好就没用一样,这也可能被认成是一种潜意识的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