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火...

本想对自己的2019年做个回顾,发现大部分时间都是工作,和大家平时交流也不够,索性就只谈谈工作和学习。

像去年一样,把这一年的观察和思考整理了一番,做了些梳理。试着让自己进入心流状态,就像短暂获得了上帝视角,得以从更高的纬度对形势加以洞见。

我觉得我还是可以再抢救一下的。


——————————————————善败者不亡

2019年4月,我把云丝里项目停了,整个团队都挺受打击的,大家付出了这么多心血,接受失败还是需要很大的勇气,但我没有觉得可惜,随着逐步深入行业,我意识到这个机会不是我们的机会。

《总体战》这本书对战争有一句定义:“战争以一方失去战斗意志为结束。”我觉得这个定义,非常准确。

企业的死,其实是以主导者失去战斗意志为结束。主导者只要战斗意志不息,其实他总能再募到资源,再找机会,再干一把。

诸葛亮兵法中有一句话:“善败者不亡。”

什么叫善败?就是懂得如何处理失败。普通人怕失败,觉得失败是灾难,是羞耻。大家喜欢在安全、熟悉、稳定的地方。这样做离失败远,但也没有大输赢。

但是成熟稳定的地方,没有我们的机会。我们只能和古代的兵家一样,习惯胜败乃兵家之常事。输赢不是一次博弈,创业是连续作出判断,在一次次成功与失败里,对预判不断做确认与修正,然后继续博弈。

幸运的是,虽然结束了云丝里的征程,但我们的战斗意志没有失去。

回顾这段创业,半年时间,让我更客观、冷静地看着自己的真实处境。

在当下的这一仗里已经没有赢面了,或者是心怀侥幸,或者是不愿意面对“失败”这个字眼,如果不去着手设计撤退的方案,只是在一个打不赢也没机会的战场里继续撑着,消耗所有人的时间和机会。其实这真的不是勇敢,这是另外一种的不负责任。

瑞士的军事理论家菲米尼说:“一个良好的撤退应该和伟大的胜利同样受到赞赏。”

有经验的兵家,会保护最重要的资产,主动下撤。我相信,所有的仗都不是白打的,你亲身战斗过,就强过所有只看过兵书的人。

无论胜负,战斗都会让你变强。认掉损失,保住最有价值的东西。比如个人品牌,比如信用,比如你自己的心理能量,比如你的核心团队。阿里就有过一句话:核心团队是剩下来的,不是招募来的。

没有人是天生的创业者,每个人都必须从事上练。创业就好像打拳击,需要你去刻意练习有违本能的动作。比如,当对方的拳头挥过来,你的本能反应是闭上眼睛,而一旦闭上眼睛你就输定了。

我们每个人、每个企业、每个市场今天的样子,都是在各种客观条件、既往路径、个人观念、环境挤压的重重束缚下,成为现在的样子的。没关系,只要还活着,只要战斗意志还在,我们就还可以继续打下去,还有增长的机会。

2016年去川西,在藏区看到一句老话,“你得有足够大的福报,才会挨上师一顿打”

大部分的人弱不禁风,上师只能对他们笑脸呵护。你得有足够大的福报,才会在壮年生一场重病,遭一场濒死的大难。

这是清零,清零才是让一个人彻底反思、脱胎换骨的方式。清零了,你才会重新架构起一套更具有生命力的性格和思维系统,开始对暴露出来的所有盲点做出修复。而这套系统里会装进什么样的新东西,那是因人而异,并且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

这一年,我清零了自己,然后重新上路,开始了新的价值网的探索,而我也开始思考什么才是这个时代的机会。


——————————————————未来的沙箱

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正处在科技创新的巨大浪潮之中,人类的现在和未来持续地深刻地被改变着,社会变革在加速,我不得不说的是,我们能活在这个时代,真的是非常非常幸运,因为只要你稍微看到了一点点儿未来,就很有可能把握住前所未有的机会。

今天,中国有11亿网民,中国开始了全民在线的存量竞争时代。抖音、快手这样的网络平台虽然依然有机会,但这只是少数人才能玩的游戏。

而我认为,产业中台是值得当下更多人去尝试的机会。因为在广阔而高度分散的线下市场,利用对互联网的了解,搭建这些分散的商家难以自营的系统能力和数据能力,提升这些分散的商家的效率,成为整合服务的提供者,甚至产业中台,应该是当下一个结构性的机会。

美团副总裁张川有过一次演讲,什么是平台?讲得很好。

第一条就是动态不平衡,才能形成真正的平台。

第二条,用户彼此之间要产生网络效应。

第三,用户之间永远有彼此的需求无法握手,需要平台从中撮合。

于是平台就可以制定规则,收割用户。

再来看文创产业艺术特展的模式,我希望能做成一个连接器模式,要做得很轻。通过为线下商业体需求方提供流量的功能,成为艺术家、IP方通过线下空间和用户之间的连接器,当更多的用户被沉淀在平台时,我们就成为一个新的流量平台。

后面的路,是成为帮助艺术家和IP方直面最终用户的产业中台。因为基于这些艺术家和IP方自身的能力,它们很难发展出数据驱动、算法驱动的能力。

曾鸣教授给这种模式起了一个名字叫S2B2C,S就是一个能提供系统的公司,它赋能很多的小B,就是小型企业,一起服务最终用户。这将是未来几年最重要的商业模式。

因为数据集中、算力集中、资源集中,标准化程度越高的业务,现在的B2C商家越容易做,越会集中在巨头手里。只有对线下服务依赖重,需要人用手做的,俗话叫脏活累活,才会被剩下,才会是更多的人还有的机会 。

今天街上的小店,小馆子,所有苟且着提供服务的那些商业形态,它们能存在,都是因为有真需求。它们是今天这个样子,是因为依靠它们自身的能力,无法实现品相与效率的跃迁。但是它们不应该永远是今天这个样子!

技术依然在进步,合作模式依然在进步。我们还是有方法,让明天比今天更好。


——————————————————躬身入局

抓住爆发式增长的机会,实现人生的跃迁,是每一个创业者开始创业时,都会怀抱着的美好想法,而我也不例外。

这是一场穿越寒冬的冒险;其中最凶险的一段旅程,是在创业起步阶段。通过不断的踩坑、碰壁、重头再来,我也好好的梳理一下这其中的关卡。

在华为的工作,周围有很多水平比我高的人供我学习;但创业的时候,至少开头几年,很难有和大量高水平人士共事的机会。所以我也很珍惜这样的工作历练机会,如饥似渴地学习,为创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文创产业是一个广阔、能够实现指数级扩张的市场,要想成为这个市场的老大,那就是开拓细分领域,随着市场天花板的打开,进入一片无人区,开辟了一条新赛道,才有机会通过“闪电式扩张”来抢占制高点。

团队靠谱、有快速增长潜力、业务模式又能锁定客户,解决了这三个问题,我们100%会成为各路风投疯狂追逐的宠儿。但在这之前,最好的选择是不要浪费时间找风投,要么老老实实修炼内功,要么安心先做一家小而美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寻找新的业务突破口。

我们花了将近几个月时间了解行业,探索业务模式,对于展览行业我们团队都是新手,一场展览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成本,在开展之前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考虑流量、坪效、题材、技术应用、票务宣发、盈利水平等,听起来很复杂,但总要比开业之后再每天亏钱好的多,有句话不是说了吗——假如你觉得教育的成本太高,那试试无知的代价。

内容行业这条赛道越来越拥挤、越来越残酷,内容对于商业,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之前我们对于内容行业的理解,可能还是看待一座山,你在这座山爬的位置越高,就能享受越强的头部效应。但是现在内容行业变成了一片海,你不知道哪里会突然掀起一道巨浪,即使是恰好赶上了浪,可能海面马上又会回归平静。

想到在这片瞬息万变的海洋上找到机会,我们最应该做、也是唯一能做的事,就是掌好自己的船舵。


——————————————————资源匮乏才是常态

有一次跟一个朋友聊天,他说项目要做大就需要投入大资源,劝我应该把精力花在争取更多的投资上。我并没有反驳,而是在心里仔细琢磨了这个问题,我们一定是需要更多的资源才能做更大的事吗?

不,很多时候恰恰相反,是因为我们用了更少的资源,才能做出更大的事。创新有时候不是资源堆出来的,创新反而是靠节省资源带来的。

我们有时候因为资源不够,只能把手头的资源像一块有弹性的布料,抻一抻,让它变得勉强够用。表面上,这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是结果呢?往往是有意外之喜:手头的资源,因为这一拉伸,发生了奇妙的变化。创新也因此而来了。

因为我们人类对于资源的理解,是被刻意驯化过的。比如,你要把一颗钉子砸进墙里,用什么?一块砖头、一个铁皮罐头、一个废旧手机都能用。但是文明社会,让我们越来越只想到一个答案,要把钉子砸进墙里,那就是锤子。工具不仅是来帮助我们的,它们也在限制我们的想象力。

我有一个朋友每次给我发微信,第一句话是“在吗?方便说话吗?”

对他来说,这是礼貌,但是在我这个接收方看来,这是他停留在电话时代的行为模式里面,他在使用微信这个新工具的时候,没能从旧工具的行为模式里切换过来。工具限制了他的行为和想象力。

在传统时代,资源的种类很有限,资源变化的空间也有限,所以,传统社会的问题通常是:4+6等于几?是给定资源要结果。

而现在这个时代就变了。资源种类大爆发,资源互相转化的空间也大增,那问题的类型就变成了“几加几等于10”?或者“你能通过什么资源变化,给我一个10的结果呢?”你可以通过变化无穷的资源组合方式,有机会得到和别人一样的结果。

这就是时代的巨变了,从给定资源要结果,到假设一个结果,然后再回过头来向资源组合方式要创新。所以,重新理解资源,是很重要的一个任务。

如果平时我们要做一件事,脱口而出——资源不够。

我们心里得明白,那更准确的说法可能是——按照常规的资源定义方法,我现在目前手头的资源不够。

意识到了这一点,那么解决方案就变成了两种。一种是继续追加资源,还有一种,是重新考虑已有资源的使用方法。

两种方法都能做成事。区别只在于:追加资源,只是能达成目标。重新定义资源,那就不止是达成目标了,它还是一个创新。


——————————————————我不在乎输赢,我就是喜欢比赛

这一年,我一边在企业工作一边自主创业,一边资源丰富一边资源匮乏,一边安全充实一边危险焦虑,对两者的体会也极为深刻。

打工,是用确定的能力,换取确定的回报;创业,是用不确定的风险,对赌不确定的收益。

创业时,你无法收获确定的创业回报。唯一能确定获得的,就是创业过程本身。

那些热爱创业过程的人,遭遇变化和挫折,他们会兴奋。天啊,又可以“学习”新东西了。你看他们“自费”去上了哪些课,每年花多少时间在学习和看书上,手机上装了哪些App,订阅了哪些微信公众号。这些,都是热爱创业过程的人,自发的“学习”欲望。

我在华为有一次开会,遇到一位高管。谈到项目时,他非常愤怒地抱怨起来,供应商有问题,合作伙伴有问题,产品有问题,环境有问题,领导你无视这些问题,所以你也有问题。我几次想打断他都不成功。

抱怨完之后,他舒服了。为什么?因为抱怨,是把目前的挫折合理化的重要方法。

热爱创业过程的人面对挫折会想:“天啊,这事居然没做成?我的错,我的错,一定有我忽视的地方。这事有挑战,有意思。等我准备一下,再来一局。”

我想到一段据说是褚老的语录:入一行,先别惦记着赚钱,先学着让自己值钱,没有哪个行业的钱是好赚的。赚不到钱,赚知识;赚不到知识,赚经历;赚不到经历,赚阅历;以上都赚到了就不可能赚不到钱。


——————————————————突破自我的边界

以前的我觉得,因为做对了什么,所以发生了增长。比如产品越来越好、渠道越铺越广、运营动作越来越细腻等等。

后来发现,这个角度特别适合我们这个农耕民族。我们觉得环境是既定的,关键要靠自己,我们种豆得豆,种瓜得瓜。老天爷的事,我们也管不了,管好自己的努力就行了。

直到慢慢明白,企业增长不是因为你做对了什么,而是社会出现了结构性的变化,板块和板块在碰撞重组的过程中,出现了新的缝隙和空白,如果一家企业正好填补了这些空白,那么增长就发生了。

过去的世界,有清晰的地图,大家比的是在地图里奔跑的力量和速度。而现在的世界,出现了大量的陌生地带、混合地带,是地图本身变得不清晰了不稳定了。所以,判断自己的位置更重要。

过去,按照大家都知道的路径提升自己,只要努力到位,就能有增长。而现在,只能通过不断地自我突破,具备了进入新空间的,原来不具备的能力,加上一点运气,才能有增长。

有一句话叫“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是只要对军队运作稍微有点常识的人就知道:一个士兵变成军官、一个低阶军官变成高阶军官、一个高阶军官变成元帅、那不是一路优秀就能做到的。一路上,需要的能力模型完全不一样。一个士兵必须不断脱胎换骨,打破界限,才有可能当上元帅。企业增长也一样,并不存在什么通用的好的标准,也不存在通用的“增长技术”。

这里面最大的挑战,不是企业不努力,而是不知道怎么努力。为什么?因为机会出现在你没有注意到的地方。


——————————————————将“点”穿成“线”

就像每个人的人生一样,普通人喜欢在一个点上勤勤恳恳,聪明人知道要借助面和体的崛起。

借助点线面体的概念,思考底层逻辑就要深刻理解推动时代的事业往往都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

IT这词已经被人们用的烂大街了,IT,是关于信息的技术。信息的技术,目标就是提高信息的效率。

互联网公司不断创造的价值,本质就在于用IT提高了整体社会信息的效率。

既然要做“效率的提升”,我们要做的事情绝不只是简单的连接消费者和商家,“拉皮条的”活儿可是最容易被人们甩开的,我们要做中间的平台商,提供的价值还要包括营销、物流、IT系统、供应链等多角度全方位的附加值。

当然这些业务大多还是基于商业应用层面的创新,在未来如果这些业务成熟了,就要面临更深度的危机,因为未来的竞争,更是基于深度科技的创新,比如量子计算、材料科学、替代能源、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等等。

这也是现在中国互联网行业整体面临的缺陷和危机,美国能够掐住我们喉咙的关键点。

中国互联网公司擅长的商业应用层面的创新,可以形容为从1到N的创新,主要是明显提高了中国本土的信息效率;而深度科技的创新,是从0到1的创新,这才是未来和美国正面硬刚,抢占全球市场的必备武器。

这些就要我们具备“长期思维”,需要忘记眼前的快感,延迟自己的满足感,在真正创造价值的事情上努力。

说回我们现在的业务的“点线面体”,对于目前的我们来说,

“点”是具体的业务,是每一场展览。

“线”是业务逻辑,是梳理科学的数字化的开展模型,

“面”是提升信息效率,构建平台,赋能产业上下游,

“体”是通过资源、人才掌握产业的深度科技创新。

曾鸣老师说:容易赚的钱没了,往后大家都得做更辛苦的事。最辛苦的事不是细分市场,也不是下沉市场,而是改造传统产业,那里大有可为。


——————————————————踏南天,碎凌霄

现在这个时代,消费的趋势已经从“购买东西”转向了“购买体验”。生产自动化导致东西越来越不值钱,买回家还占地方。很多高级消费在于购买体验,比如说旅游、音乐会、演出、比赛、展览之类。

文娱产业的发展也是和科技发展紧密相连的,从提升经营能力的大数据的运用,到内容制作相关的硬科技的运用,比如AR、VR,还有之前的iMax,和李安首先倡导运用的120帧等等技术。再到未来,内容和技术会深度结合,文娱领域最大的商机=内容+IP+科技。

科技创业要和内容深度结合,内容提供者往往不太懂先进科技,先进科技没有内容则难以构建壁垒和长期竞争优势,所以两者的合作有天然互补性,智能文娱跨界创新恰逢其时,小科技公司也会有大机会。

创意产业和其他领域的创新一样,都需要其他产业链的支撑。就是说,需要合适的政策、资金、设计、营销这些全方位的配套服务。

我们要想成功,光有一个好的创意还远远不够,这只是其中的一块积木,还需要很多其他积木,比如搭建团队、整合各方面资源、找到资金支持等等。这些积木需要迅速配合跟协同,才能保证公司的成长。

我们主打的特展娱乐属性强,除了纯技术的东西,还要结合创意、美学、情感体验,是很综合的东西。比如迪士尼乐园和环球影城,它们的技术也没有什么太先进的东西,中国的华侨城、华强方特在技术上不比它们落后。

未来,还会有很多创新的娱乐模式出现,因为现在的市场还是缺少供给的。

世界发展到什么地步,需要什么事业,这我们左右不了,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有这么一个修行的态度,才配得上去干一番大事。


好了,看到这儿真的很不容易,知道大家平时很少会阅读1万多字的文章,难免心浮气躁,没有耐心。也许这就是门槛,可正因为有这样的门槛,才能把行的人和不行的人分开,如果你是行的人,再忍耐一下,读到结尾,你会很高兴门槛是这样的。


——————————————————形意相间,求学品道

有一次跟阿罗聊起他的一个客户,读了个MBA还是总裁班,学习了所谓先进的战略规划、模式构建、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团队建设等知识。回来后,反而把公司搞垮了。

2019年363天的学习,1298个小时,3343个课程,164本书,也许在很多人看来,这些都是所谓的“知识焦虑”。

读书学习,创业实践,看起来我在一边自我实现一边自我发现,其实是为了让自己拥有更多“外部视角”。

山本耀司说过一句话:“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

自己看自己,是“内部视角”;用别人的结果判断,则是“外部视角”。

讲个我最近很喜欢讲的假设。比如你有个表弟,学习成绩不错,说要报考清华大学。你乍听之下觉得这不太靠谱,因为清华是中国录取分数线最高的大学,你表弟平时的成绩虽然在自己学校排名不错,但是距离清华似乎还有一定的差距。

然后你深入了解了一下表弟的情况。他从小就把上清华当作理想,还曾经专门去过清华,而且他已经想好了要报哪个系。现在距离高考还有一年时间,表弟制定了详细的复习计划,每天都有任务、有监督、有总结。他把自己的强项和弱点都一一列举出来了,他完全知道在这一年里要怎么做,才能考上清华。

那请问,你听了这些之后,是不是也会觉得表弟上清华这件事从不靠谱变成有点靠谱了呢?然后你还专门观察了他几天,发现他的确严格执行了复习计划,可以说每天都在进步!这时候你是不是也相信他能考上了呢?

这是人之常情。越了解就越相信。问题就在于这只是内部视角。表弟是很努力,但是想考清华的高中生有哪个是不努力的呢?难道别人就没有复习计划、别人就不是每天都在进步吗?现实是大家都在努力进步,清华每年还是只录取那么一点人。努力和进步并不代表一定成功。

想要知道表弟行不行,我们需要外部视角。我得知道那些跟他差不多水平、差不多做法的人,结果都是怎样的。

这个道理是如果一个人不去收集一些客观信息,只根据自己这边的信息坐在那干想,就容易越想越觉得要做的这件事儿能做成。我们会一厢情愿地脑补一些东西,会不自觉地假设事情按照你想要的方向发展。越想,我们设想的那个画面就越鲜活。越想,我们对自己的信念就越深。越想,我们的判断就会越极端。

内部视角容易让人走极端。为啥孤独的人容易产生仇恨社会的极端思想呢?因为他头脑里只有一个声音。遇到一点挫折,没有人从另一个角度帮他分析,他会越想越觉得这个太严重了,他会钻进去出不来。

如果一个人从来不读书,只知道一些道听途说的东西,他对世界上各种事物的看法将会是非常极端的。他会给遥远的事物都打上标签,他会有各种偏见。

为什么老一辈的人总让我们谦虚一点、对不懂的事情少表态呢?因为你一表态就是极端的,而你自以为的故作谦虚,其实更接近真相……

如果我们把只用内部视角考虑自己已知的这点信息的行为叫做“思”,把使用外部视角多了解一些外边的事物和别人的看法这个行为叫做“学”,那么这个规律就是 —— “思而不学则极端”。

反过来说,只有外部视角也是不行的。如果一个人读书很多说起什么东西来都头头是道,但是没有自己的主见,这也不行。现实是不同的人总结的规律和看法往往都是互相矛盾的,你看书可能会觉得怎么今天一个说法明天一个说法,感到无所适从 —— 这就叫“学而不思则矛盾”。

拿做事来说,学而不思则矛盾,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只是听说了很多道理,但是自己从来不上手,没有过利益攸关,他就不会有好的判断力;思而不学则极端,就是说如果一个人什么道理都没听过,就自己在那一厢情愿地瞎想,他一定会做出离谱的判断和荒唐的举动。

现实是世界上的道理看似互相矛盾,那是因为它们的适用条件不一样。你必须得先有自己的条件,才谈得上用哪个道理。

小马看到前面有条河,他没有根据自己以往的过河经验就直接决定过不过,而是先问问别人的过河经验。老牛说河水很浅,松鼠说河水很深,小马并不觉得这两个说法是矛盾的,它把自身情况跟他们做了对比,得到一个判断,然后亲身试探才知道河水的深浅。

小马,就是菲茨杰拉德说的那个能在头脑中同时存在两种相反的想法,还有正常行事能力的、有一流智力的人。

因为不仅亲眼看见过,而且亲身实践过,才会对谦卑和“真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敬畏。创业之前,自己以为“饱读诗书”,掌握了大量先进的理论知识,包括创新、经济、管理、心理等方面的知识,也有过较长时间的管理经验。真正实践之后,才发现自己的无知,知与行之间有巨大的鸿沟,知道不等于有能力做到。当公司生存和价值观发生冲突时,当远大的战略遭遇现实的问题时,当理想中的管理方式遭遇员工的阳奉阴违时,当梦想遭遇柴米油盐时……挫折和磨难让我懂得谦卑,如何尊重现实和他人;也让我懂得“真知”并非仅仅来自书本,应该是自己在不断的修行中经过验证和实践磨合后所形成的。

为什么懂得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呢?就因为没有把学到的放在自己的现实里琢磨,学习只是获得了已经获得知识的幻觉。这就是我自己这几年的真实学习经历。而现在我学会了谦卑和琢磨,慢慢变得开明和理性,但发现自己确实不怎么样,又开始变得越来越自卑了。哎,这中庸之道真是难把握。有时我自己还真希望自己没有觉悟,还是活在那自以为是的感觉中,反而活得开心点,即使那是幻觉。

希望这只是一个临时的状态,等到下一次获得笃定感觉的时候,那就不是幻觉了。

一个人要想获得反思的能力,他就必须是一个真实的人,表现为不仅对别人是真诚的,对自己也是非常坦诚的。


——————————————————第二座山

电影《一代宗师》中,主人公宫二说过:"习武之人,要经过三个阶段,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人生要爬两座山,第一座山是关于“自我”的,你希望自己越来越成功、越来越厉害,要实现自我,获得幸福。第二座山,却是关于别人的,是关于“失去自我”的:你为了别人,或者为了某个使命,而宁可失去自我。

专注于第一座山的人未必能想明白为啥要爬第二座山,但是你终将明白。

有人把人生永远都当做上学一样过。把每件事都看作是竞争,在每个阶段都能找到通关攻略,任何事情都要求自己做到最好。上学的时候以这个大学的学生为自豪,上班以后以自己在这个举世闻名的公司工作为自豪。为了保住这份自豪感他愿意付出一切代价。

还有一种人是把人生当做一系列的探险 ——当然不是真的冒险,而是像看惊险电影一样的探险。积极探索世界提供的各种可能性,对所有可能都保持开放。也许五年之后会在这个国家、但也许会在那个国家生活,也许会做这个工作,但也许是另一个工作。如同只拿期权而不愿被股票套住,认为最重要的是自由。

这两种生活理念是现代社会的典型,他们都在爬第一座山。大学毕业典礼上,演讲嘉宾说你们是最自由的一代,你们有无限的可能性,你们要遵从自己的内心,去放手拼搏吧!可是为什么东西而拼搏呢?这两种活法能带给人的幸福感都是有限度的。

第一种是个无趣人生。你不知道喜欢什么,表现出来的是只喜欢“成功人士”喜欢的东西。你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是有深深的不安全感。有一天听说当年那个学习成绩远远不如自己的、整天只知道看电影的中学同学,现在成了著名导演,会深受打击。

第二种人喜欢很多很多东西,一直都是以消费者的姿态做选择,可是从未真正选定过什么东西。在无限的自由之中生活多年之后,会有一种迷失感。

并不是第一座山不应该爬,但是有很多爬完第一座山的人,现在都在爬第二座山。

其实每个人都有第二座山。比如你正在办公室写一份至关重要的报告,幼儿园突然打来电话说你的孩子病了,你肯定放下一切工作,立即去接孩子。这件事儿不会给你的“个人成长”加分,但是你必须得这么做。

而有些人,是心甘情愿地想要这个“有些事儿我必须去做”的特别不自由的局面。他们主动选择第二座山。

第一座山讲个人自由,第二座山讲责任、承诺和亲密关系。

第一座山讲自我的成长,第二座山讲忘记自我。

第一座山讲获得,第二座山讲奉献。

第一座山中你是个消费者,第二座山中你被他人、被某个事业所消耗。

第二座山不是以你自己为核心,而是以别的某个东西为核心。

当上父母的人肯定能理解这个感觉。很多人有了孩子以后就失去了自我,处处把孩子放在首位,而有些人,比如我,对此非常不以为然。

这不仅仅是因为孩子,但是为孩子忘记自我那种感觉其实也挺好,要不怎么有那么多家长心甘情愿如此。

第一座山追求的是幸福,第二座山得到的是喜悦。

比如你取得了成功,在竞争中获得胜利,实现了目标,增长了能力,让世界的某一部分听你的,再加上各种感官的快乐,这些都叫“幸福”。

喜悦,则是另一种东西。喜悦是你攀登第二座山得到的副产品。

喜悦都是来自忘我。你要是啥负担都没有,你不会一天到晚那么高兴,你会感到困惑,你会觉得快乐已经到上限了。世界上没人需要你,那其实是最不幸的感觉。你要是一身负担、而同时又不把那些当成是自己的负担,而是完全为了别人,你会充满喜悦。

幸福是变幻无常稍纵即逝的,喜悦却是深刻和持久的。

幸福能让我们感到快乐,而喜悦却能改变我们。

这个世界不在乎多不多你一个成功者,世界需要的是能做出改变的人。

攀登第二座山,你必须改变自己才行。你的“初心”再好,不磨炼也不行。

这个道理是人性必须经过打磨才能变成真正的好东西。

而打磨的过程并不是令人愉快的。刻意练习要求你反复做自己做不好的事。

大学教授的工作不仅仅是寻找科研灵感和讲课,你得做很多杂活、脏活和累活。如果没有那个使命感,你根本坚持不下去。

而在这个过程中,你慢慢地就被使命给改变了。

你不再是那个以自我为中心、整天心神不定的人了。

你终于有了一点深度,像是一块好材料了。


——————————————————有意瞄准,无意击发

我们通常认为,“我是谁”决定了我做什么。但事实上,是“我做什么”,反过来决定了“我是谁”。所以,讨论2019年是不是最难的一年没有意义,有意义的是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看待未来。

如同王尔德说的,“不要虚掷你的黄金时代,不要去倾听枯燥乏味的东西,不要设法挽留无望的失败,不要把你的生命献给无知,献给平庸。”

可测量的成败很重要,但是敢于捅破天的野心也很重要。

所谓的野心,就是“你认为你属于哪儿”。你认为你属于哈佛,而且成绩又够,那不管哈佛录不录取你,将来都能取得哈佛毕业生那样的成就。这个野心可不是被父母逼着报哈佛。你得切实相信,你跟那些高手是一路人,才行。

所有能穿越时间的东西,就该坚守,因为人生太长了。所有会被时间过滤的,该翻篇就翻篇。

但愿新的一年,砥砺前行,在真实世界的反馈中享受成败的苦乐,培养手眼通天的胆量。

不要走在我后面,因为我可能不会引路。不要走在我前面,因为我可能不会跟随。2020年,请走在我的身边,我们一起,勇闯天涯…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657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662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8,143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732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837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036评论 1 29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126评论 3 4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868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315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641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773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470评论 4 33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126评论 3 31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59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95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584评论 2 36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676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久违的晴天,家长会。 家长大会开好到教室时,离放学已经没多少时间了。班主任说已经安排了三个家长分享经验。 放学铃声...
    飘雪儿5阅读 7,515评论 16 22
  • 今天感恩节哎,感谢一直在我身边的亲朋好友。感恩相遇!感恩不离不弃。 中午开了第一次的党会,身份的转变要...
    迷月闪星情阅读 10,559评论 0 11
  • 在妖界我有个名头叫胡百晓,无论是何事,只要找到胡百晓即可有解决的办法。因为是只狐狸大家以讹传讹叫我“倾城百晓”,...
    猫九0110阅读 3,256评论 7 3
  • 彩排完,天已黑
    刘凯书法阅读 4,201评论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