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里的绿色精灵

         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中国传统文化是一儒家文化为主体演绎发展而形成。而儒家学派对玉的评价是至高无上的,认为玉有玉德,人只有具备了玉的这些高尚品德才能成为君子,实现人的最高境界,所以与的一个定义除了是“石之美者”,还有“玉德”,

         自古以来,儒人们便遵守“君子比德如玉”、“君子无故,玉不离身”、“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一也”、“君子必佩玉”等传统观念。

        玉,石之美者,有五德:仁、义、志、勇、洁!君子比德于玉,余俱为石矣!

        仁——“润泽以温,仁之方也”,玉给人带来恩泽,具有仁爱之心,生性温和,是以,经常佩戴会给人一种翡翠平和的心态!

        有人曾做过放射性鉴定,玉的放射值和人是同样的,所以说:佩戴玉的人自己感觉不到,但是就像是有个具有仁爱之心,生性温和的人时刻陪在你的左右,感染者你,玉不离身,人不离玉。

        义——“理之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从外表看就能看到与的里面,是否有杂质,是玉的忠义。正所谓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能做到理之外,可以知中,是多么的难得。

        智——“其声舒畅,专以远闻,志者方也”。敲击玉石,会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并且能传到很远的地方,是说玉是有智慧的,并且善于传达给周围的人。

        勇——“不挠而折,勇之方也”。不屈不挠,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代表着玉具有超人的勇气。

        洁——“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当玉断裂的时候,边缘会有很锋利的断口,但是我们用手来触摸的时候并不会伤害到我们,这点与其他任何物质都不同,表明了玉洁身自好,就算是你把我摔碎了,我也不会伤害到你。


        明朝末年,翡翠由一个远征缅甸的驮夫带入中国,它翠绿欲滴,晶莹润泽,外表娇美温润,本质却至刚至柔,与君子追求的道德境界正相吻合。人们把翡翠坚硬的质地、晶莹的光泽、温润的水头、变幻的颜色和可雕琢的特性同样与君子的仁、义、智、勇、洁五德结合起来。

        清朝乾隆皇帝对翡翠更是喜爱极致,将翡翠称为“帝王玉”。从那时起,翡翠一度成为人们追捧的对象,成为蕴含着浓厚儒家文化的绿色精灵。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有一个缺点就是很淡漠。不愿表达和思考。对于某些事情,只想做旁观者,而不是参与者。因为这个我错过了很多。关于这点应...
    最可爱的靖靖阅读 1,839评论 9 7
  • 生活就是这样:喜怒哀乐,时而忙碌、时而无聊。就看你如何去对待。 有时,觉得工作不如意,是种烦恼;没事做了,又觉得是...
    心中一定要有梦阅读 1,111评论 0 0
  • 1 视图类型 返回视图 2 文本类型 可以指定返回的文本内容,编码格式和文本类型(MIME类型) 返回JavaSc...
    凌雲木阅读 8,506评论 1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