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废人,网络流行词,指那些“爱给自己立flag,但永远做不到的人;尽管心态积极向上,行动却宛如废物,他们往往会在间歇性享乐后恐慌,时常为自己的懒惰自责。
自高中以来我是一个在别人眼中非常勤奋,也还不错的人(准确的说高中是一直勤奋,大学变成了阶段性)。但是在我自己看来,很多的工作、学习我都是在截止日期前完成,甚至有时候并没有按时完成,只能临时抱佛脚,应付一番。
也许自己都知道,关注的无关事情多了些,看起来的很努力并没有什么高效率的回报;而自己真正要完成和掌握的关注太少,在晃晃悠悠中,重要的根源问题总是被自己忘却或是耗时间故意拖延。
我偶尔也会看看书但我显然没有那些天天看书的人努力 ,我偶尔也会玩玩电子游戏但我不一定比那些天天玩电子游戏的勤奋。
压力刻在额头,匆忙写在脸上,然而,总是被“没时间”打败了!多么痛的领悟,真的是匆匆忙忙无所收获。
所以,这种无目的的虚耗时间的努力,并没有给你想要的结果,你也在抱怨自己每天忙的那么忘乎自我却没有好的回报而伤心失落。也真该问问自己,一个结果中你是怎么花掉自己的时间的?
我觉得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有时候处于焦虑之中,其实,我很想从这千丝万缕中理一个头绪,让自己的工作学习更高效,更井井有条。
今天我在《把时间当朋友》一书的第二章问题中中看到一个词组,既勤奋又懒惰,李笑来用它来形容很多学生的现状。说实话,看到这个词,我很难受,我觉得我也是其中一个。每一天都处于极度的忙碌之中而没有自己的时间,身心俱疲。收获也有,毕竟这么忙!但是,甚微!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我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也结合李笑来老师的观点分析了一下原因。
1.拖延,没有按时开始执行任务。总要等到最后,所以,我是充满焦虑去做一件事。
2.不专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容易受外界环境所影响。
3.没有正确估算完成任务时间。现在好了一些,特别是以前,由于自己计划的时候,很想做得更多,时间安排的很满,或者时间不够,没有完成,又心生焦虑。
4.不会思考总结。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5.事情多的时候容易烦躁。
我认为,要学会正确的思考,需要不断的积累,不断的输入你需要学习的东西,掌握的越多,越容易将你头脑中一闪而过的星星点点串联成线。
这些你曾经思考过的东西,将会潜移默化出现在你的生活中,这时候你自然就离成长更进一步了。
而慌乱烦躁的最大原因也是因为不会思考,遇到问题不冷静思考,在慌乱情况下很容易陷入思维迟钝,别人说什么听什么,结果问题还是不能解决反而带来更大问题,事后想想当时只要动脑想一下就能够很好解决!
人类最害怕不确定性了,一件事处于两可之间的时候,大脑判断错误的几率最大。因为大脑产生判断需要一个锚定物。如果这个锚定物在两可之间,大脑瞬间短路。
时间不理任何人,它用自己特有的速度流逝,不受任何外界因素影响。我们无法管理时间,我们只有管理自己,一切都靠积累。
积累做事的态度,积累思考,积累总结。不是一次,是多次,是长期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