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板小的大地遇上被“踩”的文化

     

古城小学校长贾多伟书长写

        一家之言。什么是奇迹,奇迹就是你在一瞬间果敢地实现了谋划N天而未果的行动。什么是伟大,伟大就是一群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风雨无阻地做了一件自己想做而久未做成的事。什么是文化,文化就是你用思想让一个没有生命的标识拥有了传情达意的功能。

        2020年4月29日,生命里涌动了数天而未喷薄的思想,终于见了天日。在古城教学点校长贾多伟、板小副校长徐美玲、板小副高级教师丁虎元、板小语文教研组长张兴君等老师的辛勤笔耕下,六百多个间距1.5米的防疫“点”突现文化生机,散发着书香墨韵,凝成了防疫文化,兴君老师信口拈来“地书”一语,恰切地概括了那一个个“点”和一个个字所蕴含的师情文意,“地书”文化遂成板小又一个文化坐标。君不见,一帆风顺、顺水人情……近百个成语,形成接龙迷宫,在板小的大地上焕发出蓬勃的育人生机。君不见,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一首首唐诗宋词,白底红颜,跃动在板小的楼宇间,与无边的春色呼应合唱。当板小的大地遇上被踩的“地书”文化,满园的春色似乎又愈发艳丽了一层。

        “地书”成日,我也情动于中,前后跟随,或伺候笔墨,或欣赏润心。烈日下,相望这几个半蹲半坐、个个认真到可爱的创作者,你会顿然明白,文学、音乐、书画等艺术为什么会让人痴迷到疯狂。也不会费解,王羲之吃墨、达芬奇画蛋等一段段因艺术而痴狂的佳话,为什么至今仍可励志勉人。

        可见,兴趣是最强劲的动力。“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是童趣,“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是雅趣,“丹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那是志趣。小学阶段,释放童趣、培养雅趣、激发志趣是落实学科知识的基础教育,一个没有“趣味”的人,不可能腾起生活的浪花,更不可能成为新时代的中流砥柱。“地书”文化就是继“久久论坛”“领读者”之后板小的另一座文化地标,必将更好地帮助师生激趣导思、立志励志。

板小副校长徐美玲书

        可知,美是滋养灵魂的自然山泉。曲水流觞吟兰亭,是诗人间的浪漫美;泼墨八骏传古今,是画家们的艺术美;一带一路连中外,是大国领导人的思想美,“地书”文化书未来,是板小师生的才艺美。当你踩点集会时、闲暇信步校园时、就餐有序等待时,脚前有一地才气浸润、眼前有一笔好字熏陶、心灵有一股诗意弥漫,那怡然,岂一个美字了得。

        “地书”书毕,上了清汽,做了宣讲。从无字“点”到有字“书”,从珍惜成果到文化传承,从志趣培养到建功立业,从当下责任到未来教育,让每一名师生在“地书”前接受艺术的熏染和思想的训诫,毕竟那不是一个点、一个字那么简单的事,那是全体教师望子成龙的心,那是更好成就三百弟子的情。

        “地书”的诞生,更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教育之路上,我们师者不仅得有育人的真本事,更须有识人的大眼界和用人的宽胸怀,统兵三千,眼里就得有三万悍兵勇将,每一名师生都各有长短,扬长避短才能下活、下精全盘棋。育人,不成佛,便不能普渡“众生”。

副高级教师丁虎元书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