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说:“春天没有花,人生没有爱,那还成什么世界”。无论是张若虚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美景;还是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的遗憾。都不能抹杀“春是美好,春是希望“的遗憾。风的柔,雨的润。可是再美的春天,在一个落寞人的心中,反倒勾起了他们心中的那份无奈与凄楚。
茶瓶儿
纳兰容若
杨花糁径樱桃落,绿荫下清波燕掠。好景成担阁。秋千背倚,风态宛如昨。
可惜春来总萧索。人瘦损纸鸢风恶。多少芳笺约,青鸾去也,谁与劝孤酌。
三四点青苔浮于波上,一两声莺啼鸣于树下。
已是暮春时节,樱桃散漫,柳絮飘扬,风日清和不够,需要人意好菜算得好景。一句“好景成担阁”,人便隐身于旧梦中。此去经年,斯人不在,良辰美景亦虚设。
同是草长莺飞的时节,因有着“担阁”二字,都黯然失了色。杨花飘摇,萦损柔肠;樱桃空坠,无人惜。燕双飞,犹得呢喃低语,如黛玉葬花的心境一般。庭院深处,香径下,唯有孤人独往来。
恍惚间,纳兰又回到了他们的初见时刻。她背倚秋千,低头不语,东风乱云鬓。纳兰呢?相思不知说与谁人听?寸心间思绪万千,宛如昨日。然而,昨日已去不可留,今日又落花独立多烦忧。
今年花依旧,不见去年人。纳兰斜倚秋千,追忆当初的朝朝暮暮。他看见春燕回彩云归,只看见一杯愁绪空握。天涯一隅,不知她是否也在凭栏忆?
春如旧,人空瘦。邂逅时,或许也是只言片语,相思相望终难相守,只有秋千上的斑斑痕迹,时两人曾经的证明。他们也曾芳笺成约,执手一生吧?而如今山盟犹在锦书难托,此情空待成追忆。
青鸾不在,纳兰也想放下那些恼人的多情吧?同时月下独酌,李白笑饮“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纳兰却低眉叹“谁与劝孤酌”。
孤酌谁劝?无解。杨花处处,飞燕双双。春意中泛起他心头的,是化不开的悲凉!
河传
春浅,红怨,掩双环,微雨花间昼闲。无言暗将红泪弹。阑珊,香销轻梦还。
斜倚画屏思往事,皆不是,空作相思字。记当时,垂柳丝,花枝,满庭蝴蝶儿。
在一个春花落、微雨拂面的时节,又是相思梦醒后,萦绕不去的哀怨。
这首节奏感极强的小令,“春浅,红怨,掩双环”,文字婉约,读来却字字皆有生机;句式富于变化,韵脚一致,带着些清爽曼妙的灵动,在字句间跳跃,格律的鲜明感如同,秋月下令白居易的难忘的“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然而最美的人间四月天,终会随芳草一样凋落,纳兰词里更多的仍是绵长的伤感和追忆。人生就是这样,越是“当时只道是寻常”,“当时”之后便更加五味陈杂。和年华一起逝去的还有追不回的境遇,这沧桑与无奈便是成长的代价。
垂柳、花枝、蝴蝶儿,既是往日欢娱的见证,也是今宵失落的旁观者。往事不肯回头,离开的人也是如此,再难相见。“思往事,皆不是”。人不是,景不是,心情也不是,斜倚画屏,就剩下一个“空”字了。
心境岁“空”,脑海中的景象却是满满当当。我们大抵都有过这样的体验:明明心里空荡荡的,却又堵得慌,想深吸一口气,但张开嘴却是一声叹息。追不回的往事,一碰就会疼的记忆,忍不住还是要想。梦醒春尽,短短数日的相聚,恍如隔世,思念不知何时才是尽头。
春雨渐歇,门扉掩闭,细雨凉风,幽幽小径上尽是落英缤纷,此景下,怎能不伤情?
这首词表里矛盾,表层的矛盾是节奏的明朗和内蕴的哀伤,里层的矛盾是主人公内心的纠结,盼望的不能归,欲罢不忍,在纳兰的笔下,词中的主人公仿佛要从笔墨间溢出来,这也许就是自己的心事吧!
这首词或许会引来今日读者的共鸣,那些总陷在在回忆里的人,是否觉得四季都是冬天呢?
昭君怨
深禁好春谁惜?薄暮瑶阶伫立。别院管弦声,不分明。
又是梨花欲谢,绣被春寒今夜。寂寂锁朱门,梦承恩。
又是一年好春色,满园的名花异草,绿树成林。天下再没有美过这一角落的春色了,然而这般美景又有何心情来怜惜?暮色四起,薄薄的烟雾淡淡地笼罩着日暮中的园林。久立瑶阶,无言无语。她是心中有千言万语,想找一人倾诉,可是何人是知音?又似在倾听,那时何处的琴声,谁人在吹笛?
梨花孤独的开了,她孤芳自赏,而今容颜老去,随风凋谢,掉落在泥土中,零落成泥碾作尘,最后连自己也不记得自己。今夜乍暖还寒,冷风钻进小窗,绣花被太单薄。深宫人寂寞,朱门夜无声,思宠或可得,一觉惊梦中。
这首宫怨词是纳兰思念进宫的表妹而作。他和表妹青梅竹马,表妹却被选入宫中。而纳兰费尽心机,只和表妹隔着帷幔匆匆见了一面,连一句话也没说上。纳兰带着无尽的遗憾离去,这种曾经的爱情痛苦是毕生难忘的。
下篇”梨花欲谢“,春色将近,是否也暗示着“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弹指间容颜老,刹那间芳华逝”的悲哀?接着一个“寒”字便彻底点名了整首词给人的感受。夜凉如水的“寒”,更是孤苦凄凉、无人陪伴的“寒”。“管弦声,不分明”,这样的情景,又透出另一番悲凉。
“不分明”,是听不明、听不清,还是不想听、不想明呢?对应着“歌舞管弦”是“朱门紧锁”。听不听别院的欢笑歌语,只记得梦中的温柔和深情。
纳兰活在记忆里,如此情深以往,如此痴痴地等,更叫人“寒”透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