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王尔德
斯蒂芬妮·兰德在自己28岁的那年,得到了两个消息,一个是自己心仪的大学的创意写作课程的入学通知,另外一个是意外怀上了认识仅有4个月的男朋友杰米的孩子。
这时的兰德陷入了左右两难之中。一方面是一直以来成为一个小说家的梦想,一方面是杰米明确表达出不要孩子但是自己又想要生下这个孩子的想法。
这就是《女佣的故事——我只想要女儿有个家》这本书的开头。这本书是作者斯蒂芬妮·兰德的自传。从这本书的名字就能看出,兰德最后选择放弃大学,生下孩子,并且成为一个单亲妈妈,带着女儿,每天工作6个小时,苦苦挣扎于温饱的最低线上。
透过《女佣的故事》这本书,我们可以看到美国贫困人群生活的现状,也可以看到一个单亲妈妈的奋斗史和逆袭史。《女佣的故事》一书自从面世以后,就受到美国各大主流媒体的瞩目,成为《纽约时报》的畅销书、美国亚马逊2019年百本最佳图书和《华盛顿时报》2019年50部杰出非虚构作品等,并且美国前总统奥巴马还将它列入了夏季书单。
01 从中产到贫穷,单亲妈妈经历了什么
在《女佣的故事》一开头,我们就能看到兰德和女儿糟糕的生活状况,她没有房子,没有工作,带着一个嗷嗷待哺的女儿,靠着这种救济金和补助生活。
但是,兰德并不是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虽然不是十分富裕,但是满足基本的生活要求还是没有问题的。
在书中,兰德有对她的原生家庭做出简单介绍。虽然父母没有办法供得起她去上昂贵的舞蹈课或者空手道训练,但是父母还是给她和弟弟提供了一个相对富足的环境,兰德和弟弟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
那么,兰德是如何从一个中产阶级一下子跌落到穷困潦倒的生活的呢。我觉得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
1.缺乏人生规划和职业规划,一直靠打零工生活,缺乏养活孩子和自己的基本能力和经济实力
兰德没有读过大学,因为家里没有供他们姐弟两上大学的积蓄,高中毕业以后,兰德也没有什么人生规划和职业规划,一直没有什么稳定的工作和一项赖以谋生的技能,一直都是打着短工,比如说:在咖啡厅里面工作,在宠物狗日托中心中打工或者在农贸市场中卖面包。
虽然兰德一直有成为一名作家的梦想,也在往这个方面努力,也向往去蒙大拿大学的创意写作课程,但是必须要说,在28岁这个不小的年龄阶段,兰德缺乏养活自己和孩子的基本能力和经济实力。
2.认识仅4个月就仓促的怀孕,在男朋友极力反对的情况下,执意生下孩子
如果说在没有认识杰米之前,兰德的生活还属于基本过得去的状态,那么认识杰米便是兰德人生的转折点。
在兰德和杰米相处的过程中,完全看不出他们两有任何的结婚或者怀孕的计划,甚至他们两各有各的梦想,而且梦想的方向并不一致。兰德要去蒙大拿大学的所在城市米苏拉,而杰米有自己的自行车骑行计划。
就在兰德认识杰米仅仅4个月的时候,兰德发现自己怀孕了。兰德怀孕以后,一共想到了三个方面:
自己的梦想:如果选择孩子,就要推迟去米苏拉市的计划,就意味着自己要推迟作家的梦想;
男朋友杰米:兰德没有想到杰米是同意还是反对,而是说:我得给杰米一个当爸爸的机会——剥夺他的这个机会总让我感觉不妙;
自己的妈妈:兰德觉得自己的妈妈会盯着自己的肚子,对自己的人生评论不休。
兰德考虑的范围少了和男朋友杰米沟通商量要不要留下来的环节。很明显后面杰米是极力反对的,这也为兰德后面和杰米分手并且成为单亲妈妈,带着孩子孤苦伶仃、贫困潦倒的生活埋下了伏笔。
同时,也缺少自己是不是有能力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生活环境,自己是不是有经济实力养活孩子这方面的考虑。
就在这样欠缺考虑的情况下,兰德便生下了孩子。而杰米也不算是一个好父亲,不仅对兰德暴力相向,也不能给兰德和孩子经济上的援助。
3.原生家庭不给力,父母离婚多年,各自组建家庭,不能给兰德提供帮助
兰德的父母离婚多年,各自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在兰德怀孕期间一直遭受到杰米的暴力,最后兰德实在无法忍受只能搬到了爸爸和继母家里住。但是由于兰德没有经济来源,还带着一个孩子,这给原本就艰难糊口的爸爸和继母增加了更加沉重的负担。最后兰德只能选择离开。
而兰德的妈妈则和继父定居在了千里之外的伦敦,兰德和继父的关系也很差,因此兰德的妈妈对她的生活更加是不管不问。
除了勉强过日的爸爸,不管不问的妈妈和暴力相向的男朋友以外,兰德为了维持自己仅有的自尊心,连朋友都不联系了,她封闭了起来。
“我快30岁了,许多朋友都结了婚,买了房,组建了家庭,他们全部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我和他们彻底断了联系,太羞于向他们启齿自己的悲惨遭遇。”
从此,兰德和孩子无依无靠。由于带着孩子,兰德不能出去工作,因此她们的生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贫穷之中。
其实,兰德陷入这样的困境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是她自己的原因,因此,路是自己选的,跪着也要走完。既定事实已经没有办法改变,唯有奋斗、努力和坚持才能改变人生。
02 自强不息,单亲妈妈的奋斗史
在《黄金时代》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人这一生,可以选择的事很少,没法选择怎么生,也没法选择怎么死。我们能选择的只有两件事:这一生怎么爱,这一生怎么活。
兰德的生活已经跌落至低谷,没有什么比这更差的了,兰德开启了自己绝地反击的新篇章。
1.各种各样的政府救济金,成为兰德人生低谷中的救命稻草
在《女佣的故事》这本书的一开始,兰德首先住进了政府提供的临时收容所中。不得不说,这里的条件很差,这里不是一个永久的居住地,而是一个临时的家,会不定期的尿检,住着各色人等并且吵闹不堪。但是不得不说,兰德起码获得了一个稳定的私人空间。
与此同时,兰德还申请了7种不同的政府补贴:佩尔助学金,SNAP、TBRA、LIHEAP(低收入家庭能源援助计划)、WIC、医疗补助计划,还有托儿补助。依靠着这些补助金,兰德在维持较低工作时间甚至不工作的同时,让自己和女儿活了下来。
而后,兰德还申请到了“第8类”住房,从临时收容所中搬了出来。“第8类”住房是一项政府补助,会根据你的收入水平来决定房租的费用,超过的部分由政府承担。这就意味着兰德只需要花费较少的成本就能租到一个不错的居住地。
不得不说,美国对于穷人的福真的很好了。如果没有这些福利的话,兰德和女儿只能流浪街头,靠捡垃圾或者要饭为生了。
但是,就如一个硬币有正反两面一样,靠着政府救济金,兰德并没少遭受别人的白眼。其实,我觉得这和兰德本人的性格有关,我觉得兰德是心性很高,自尊心很强的那种人,每次使用救济券的时候,她总是很在意别人的看法,或者觉得别人是在用有色眼镜看自己。
对于这些能够照顾到我家庭的东西,我是心怀感恩的,可每次又都是提着满满一袋的羞耻回到家里,总会在脑袋里纠结那些收银员是怎么看我的:一个背着婴儿的女人靠着政府援助购买食物。
正是因为这样的性格,兰德肯定没有办法一直生活在靠着政府救济的贫穷的生活中,她一定会靠着自己的双手改变生活。
2.坚持和努力让兰德绝地反击
虽然政府救济金和低价房租的房子,让兰德度过了生命中最艰难的时刻。但是兰德是不可能一直靠着政府救济金改变生活的。
真正让兰德生活得到改善的转折点是兰德成为了典范清洁的一名清洁工,她开始有一份较为稳定的工作。正是因为这份工作,让兰德意识到:工作能力和赚钱本领是我唯一的“安全网”,能够防止我们脚下踏实生活再度崩塌。
兰德在做清洁工工作的时候,发现失业母亲当清洁工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了,珍妮清洁公司和典范清洁公司创始人都是单亲妈妈,在清洁公司里面的很多员工也都是单亲妈妈,这些单亲妈妈在保证一份满足生活的收入的同时,也能照顾好自己的孩子。
在《女佣的故事》中,有很大一部分章节都是写兰德在不同的家庭里面做清洁工的故事,在这里她记录下了不同人的生活和人生。
虽然兰德做的这份工作十分不容易,她要承受高强度的工作,还要照顾好经常生病的女儿米娅,而且还租住在一个长着霉菌、夏季十分炎热的公寓之中,但是兰德依然用自己的努力打动了她的顾客。
在她和她的顾客熟悉以后,很多顾客都会在自己的厨房里给兰德留些东西,在兰德为了追逐梦想要搬到米苏拉的时候,有一个客户还打电话到典范清洁公司说:兰德是无可替代的,兰德的客户亨利还说:兰德是最勤奋的劳动者中的一分子。
可见,兰德用自己的努力打动了客户,同时,也让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
在最苦难的时候,兰德都没有想过放弃,她一直都坚持努力生活,她认为一切都会变得更好。
“当一个人在贫困的恶性循环中陷得太深,可能就再也找不到重新爬上去的轨道了,生活中只剩下苦难。但是对我来说,我做的许多决定,都是因为我相信所有事情到最后都会开始变好。”
3.再艰难也不放弃的梦想
除了努力地生活以外,我觉得最后真正让兰德的生活再上一个台阶的是兰德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
因为仅仅靠着做清洁工的工作,只能让兰德一直徘徊在温饱的边缘,只有开阔自己的眼界,进入到另外一个层次,才能完全改变自己的生活。
在如此艰难困苦的环境之下,兰德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三年来,无数个黑夜里,我埋首读书、写论文、应付考试。做一个卑微的女佣只是我短暂的生活。有时我含着眼泪入睡,唯一的慰藉便是我知道自己绝不会止步于此。”
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为了到蒙大拿大学上学,兰德申请了高额度的学生贷款,并且幸运地获得了“阳光女性”3000美元的奖学金。正是靠着这个奖学金,兰德带着女儿来到了梦想中的米苏拉市生活,并且在蒙大拿大学学习创意写作。
在《女佣的故事》最后致谢的部分,兰德不仅感谢了书中提到的米娅,还有感谢了另一个女儿卡洛琳,可见兰德不仅实现了成为作家的梦想,还组建了幸福的家庭。现在,兰德已经成为一名专栏作家,为美国底层人们发声,她还参与了经济困难报道项目,鼓励那些在贫困线上挣扎的人参与进来,改写自己的命运。
写在最后
《女佣的故事》一书之所以这么畅销的原因,不仅是因为这是一个单亲妈妈的奋斗史,而是兰德代表了美国底层贫困人群,兰德用自己的故事激励着3000万靠着政府低收入补助生活的人们,只要坚强不息,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就一定能翻转自己的命运。《女佣的故事》不仅仅是书写兰德的故事,更是书写那些奋斗不息、坚持追梦的底层人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