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略研讨会中看情绪默契

战略研讨会是现在很多企业比较流行的做法。包括战略目标设定、战略共识、目标分解、执行计划、行动方案、具体动作等等都是战略研讨的内容。

战略研讨会如果不打破情绪边界还真不好开。经常开着开着就出现“我的地盘我做主”的对话氛围。我们中国又崇尚中庸,不是自己主管方面的事情就不要多说话,即便说话也要拿捏好度。要做到隔靴搔痒。何必多说话呢?多说话还可能引来对方的反攻。或者埋下冲突的祸根。

这就是情绪默契。

结果研讨会看似讨论充分,热闹非凡,结果不落地,回去该怎么干还怎么干。

我在一次战略研讨会中,讨论到达成目标需要怎样的相互支持时,就出现了上述的状况。

我当时就抛了一个问题,我们需要怎样的协作关系才能推进战略目标落地?

讨论分三步。第一步讨论怎样的团队协作关系是我们期待?第二步讨论我们需要改进的方面是什么?第三步如何改进?讨论到第三步最有意思,又转回到期待本身,沉不下去。因为没有人愿意说出协作不足的地方。

我一看不行,我说我们是否可以拿出一个团队协作的困境来讨论团队协作。沉默了一会儿,一个学员提出了一个涉及三、四个部门正在面临的案子。我们将案子从背景、障碍点、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度讨论。最终讨论出来解决这个案子的责任人、做什么、完成时间、沟通机制达成共识。

这个话题讨论完,场子热了,但时间消耗殆尽。一天都过去了。原定教学计划没有完成。意外收获是这个环节的设计对打破部门墙带来了积极的作用。

趁着场子热,我请每位学员分享了自己对团队协作的觉察和未来贡献。

有些时候,情绪默契的壁垒很厚,不打破情绪默契又没办法真刀真枪的谈。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