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胜拖延找卢悦丹
1、今天给自己列了什么计划?
早上开始,你信心满满开始做今天的计划。
你为自己列了六件事,都想好了,上午两件,下午两件,晚上两件,非常完美。
现在还是上午,你开启第一项任务,不过时间还早,于是你慢条斯理的查找资料,查了半天任务还没开始,不过很快你告诉自己必须要开始了,所以你打开文档开始写。
半天过去,第一件任务还没完成,心里有点着急,但还是有点侥幸心理,才过了半天而已,待会儿多做点什么,一天还是能搞定的。
大半天过去了,第一件事勉强完成,你决定趁势开启第二件事,只是第一件事刚完成,有点放松了;另一方面,剩下的事情有点多感到紧张,放松和紧张交杂,就觉得要不给自己一点奖励,比如看个电视,放松几分钟。
于是电视看起来了。
眼看时间又过去几个小时,剩下的事还没开始,舍不得正在看的电视,又因为没有完成任务而焦虑,这时你发现已经于事无补,于是就想,算了,反正今天完不成了,破罐子破摔。
一天过去,想到今天浪费的时间,自责不已。
这里就说说这个计划,一天才完成计划的三分之一,怎么回事?
其实也不是不努力,只是计划有点乐观。不合适的计划常常会崩溃,就像是最后,感觉反正完不成而破罐子破摔的情况,很可能一开始在心里就认为计划是很难完成的。
感性的人可能会做过于乐观的计划,到底有哪些心理在作怪呢?
◾️不愿面对现实:不愿承认一天可能只有10个小时工作时间,早上起来,觉得一整天很长,长到可以往里面装很多任务。
◾️期待奇迹发生:可能过去有过超常发挥的时候,认为自己可以达到那样的水平,于是以高水平要求自己。
2、为什么你会过分乐观?
◾️没有理性对待时间
时间是有限的资源,把一天做一下拆分,其实可能,上午3.5小时,下午3.5小时,晚上3.5小时而已。
除了对时间资源的把握,是否对时间花费也有计算呢?
比如写一篇文章所需的时间,看一本书所需的时间,整理资料所需的时间。
只有对自己所拥有的时间资源,和计划所要花费的时间,有个客观理性的了解,才能做出相对理性的计划。
当然不会百分之百准确,只是有这种资源心理,就会主动去了解平时各种任务的时间花费了。
◾️没有思考可能遇见困难
常常过于理想化的认为,执行计划的中途不会有任何意外,甚至会认为自己超常发挥。
觉得自己可以满满当当的利用好每一秒的时间资源,比如上午3.5小时,用3小时写文章,另外半小时还要充分利用去听一节课。
是否会有急事突然干扰,是否在解决执行任务中遇到什么困难,是否因为低估任务难度导致不能正常推进计划,统统没有想。
于是这个计划遇到一点意外情况就变得不堪一击。
3、怎么办?
◾️理性对待时间
我们可能会发现,如果经常在某个固定时间开始做一件事,慢慢这个固定时间似乎就有魔力了。哪怕硬拖也必须要拖到这个时间才开始,而且关于这件事所花费的时间感觉会越来越准。
如果你的时间比较有规律,每天也有例行要做的事情,可以选在某个固定时间开始这件事。
那对于不是每天例行的事情,而是额外计划呢。就要根据别的任务的时间来参考了,所以平时就养成记录任务所花时间的习惯。
◾️预先设置意外处理
列出可能遇见的困难:提前预想这个计划会遇到困难,对于过分乐观的计划来说,其中一个困难就是计划没有按时推进了。
预先设置困难的处理方式:这里使用执行意图表就特别方便。
执行意图是以“一旦……就”的表述形式呈现的。这个“一旦”部分就呈现出了刺激行动的因子,“就”这个部分描述了行动本身。
比如:
常常因为任务没有按照想象推进,就会焦虑,导致后面任务崩溃无法进行。
那么设定如下执行意图:
一旦我发现任务没有按计划推进,我就从任务清单中划去最不重要的事情,并保持当前的状态不动。
再比如:
常常因为一项任务完成而放松,进而打开视频网站,浪费大把时间。
那么设定如下执行意图:
一旦想要打开视频网站看视频,我就保持当前状态不动,进行五分钟呼吸冥想。
我是卢悦丹,带你战胜拖延,掌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