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子不远游”,这是《论语》中的话语。真正地让我体会出其深味的,有两次。一是在大学毕业前夕,再则就是今天。
26前的1992年6月,我大学毕业前夕的一天,收到了父亲的一封来信。那是一份皱巴巴的、很严厉的信。父亲在信中对我决定到河口工作问了些情况,然后大篇幅地写了母亲对我的决定惶恐不安,整夜整夜地不睡觉。信中谈到,母亲问过人了,说河口是很热,瘴气多,十人下河口,九人命难留;说河口很远,母亲又极度晕车,这辈子怕是永远不能到我工作的地方看一看;说河口很危险,和越南打仗。。。太危险了。父亲最后在信中质问我,孔老二说过:父母在,子不远游!而我为什么要去那么远呢?回来家乡当个中学老师,教教书不好吗?——读到此处,心里真是打翻了五味瓶了。在信的落款处的下端,父亲还写了一段话说:这封信是你母亲催着我写的,写好了又让我念了好几遍,你母亲不识字还自己拿着信看来看去,哭了很久,淌了很多眼泪。。。所以,这封信邹巴巴的——唉!母亲!信读到此处,我已是热泪盈眶了!
我当时也没办法说更多的理由,也怕这种柔软的母爱融化了我远行的意志,我只在心里和父亲母亲说:虽然“父母在,子不远游”,但是后面还有一句话:“游必有方”!我之所以远游,虽然于我而言是被迫之游,但也是“有方之游”,因为我有自己的诗和远方。。。。。。
母亲的心十分柔软,母亲的眼睛更加柔软。每次我离家求学,以致后来的弟弟妹妹们离家,在临别的当儿,总是热泪滚滚。而我和妹妹们却总是不断地、越来越远地挑战母亲“柔软”的心和柔软的眼泪能承受的极限。先是第一次离开村子去马街读高中;后来是离开本县去昆明读大学,再是干脆家也不回,直接到边境河口工作了,千山万水,和家乡远隔千里之遥了;再后来,我更过分了,把她心爱的两个宝贝女儿,也带到河口来了,安家立业生活。这期间,二三十年的时间里,我们无数次回家,和母亲无数次告别,而几乎每次告别,母亲又是热泪滚滚,惹得个个眼圈红红的,媳妇和妹妹们简直抽泣起来了——母亲的眼泪,几十年间早已淌成了思念的河,母亲在那边的河岸,我们在这边的河口。。。 后来,随着我和妹妹都有了自己的家,工作安定,生活也过得好起来,孩子们逐渐长大了,家家都买了汽车,来去方便了,母亲当了奶奶和外婆后,像是不太好意思流泪了,这种“泣离别”的场景才逐渐少了。原来母亲的眼泪是真正的牵挂啊,是担忧我们的身体、工作和生活啊!
“父母在,子不远游”,对这句话的深深体味还在今天。今天早上,儿子阿鹏远游了,我早上七点多,驱车把他送到蒙自火车站,他八点半的火车要赶到昆明。然后下午16:50,乘吉祥航空飞上海。下午六点多,下班回到家里,还没有阿鹏的消息。按时间推算,他正翱翔蓝天。于是给他的微信发了一条短信:
每次凌空,都是大鹏展翅;
每次远行,都是仗剑江湖!
随后,我还把这两句话发表在QQ空间的“说说”里了。不久,就有了一位上海的梁姓老哥的点赞评语:气势磅礴!我受到鼓励了,于是写了今天的日志。阿鹏也是“游必有方”,愿这“抟扶摇直上九万里”、风鹏正举的“磅礴气势”,助阿鹏作逍遥游,寻觅自己的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