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参加了北京拆书帮紫禁之颠的第二次线下活动,几位分享人各自从书中拆出一个道理,乍一听貌似我们都知道,仔细品味后才发现我以为我知道的其实我并不知道。
01 做事要抓住关键因素
丹丹分享,做事要抓住关键因素。
英语四六级考试,考了几次都没过,那你做了一些什么改变呢?是继续无休止的背单词,搞题海战术吗?
你是否认真的分析了丢分原因?一共丢了300分,阅读丢了多少?阅读中因单词不认识丢了多少?因句子理解错误丢了多少?因粗心大意丢了多少?同样的分析过听力,写作,翻译吗?
如果没有,别说你知道做事要找到问题的关键。
02 破罐子反摔法
阿花分享,破罐子反摔法。
你想坚持100天读33本书,开始的时候你做好计划三天读一本,可是后来加班有点多,好几天没有读书,看看日历,你发现距离100天还有10天,而你还有10本书没有读。你暗想:那必须一天一本才能完成计划,这根本不可能,于是你放弃了。
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呢?
要看清客观事实,找到自己的优点。
你前期已经读了23本书,说明你是一个很有毅力的人,不能因为一时的困难而否定自己。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寻找解决方案
仔细分析其实对于不太厚的书,你的阅读时间一般为几个小时,大部分300页左右的书籍,三四个小时就可以读完,那么你一天能不能挤出三四个小时呢,早起,晚睡,再加上上下班路上的时间,凑够四个小时还是可能的吧,那就行动起来试一试。
努力向目标前进
你努力试过了,可能你完成了计划,十分开心。可能你没完成计划,但是那也没有关系,至少,你在一直努力,其实结果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面对不好的事情时的态度,是选择破罐子破摔还是找出其中你做的好的地方,破罐子反摔。
03 需求的重要性
哈默分享,需求的重要性。
相信谁都明白鱼需要水,羊需要草,鸟儿需要天空,你不会刻意反其道而为之。
而现实生活却是这样的。
父母又一次劝你离开大城市,你继续不为所动。
“我们跟你说过多少遍了,别在外面瞎折腾了,回家找个安稳的工作多好啊,省的天天住那么差,还存不下钱”
“你们就是嫌我挣的钱少呗,我早晚会挣多的”
“拉倒吧你,看看你同学,一个个的都买车买房了,他们也没去大城市”
“又提他们,他们没上大学,比我早工作好几年行不行,没法和你们沟通”
……
于是,这场争论以你摔门而出结束。
我相信所有的孩子都不想与父母争吵,所有的父母也不想与孩子争论,那为什么这种场景时刻在我们身边上演?
不管怎样,双方的出发点都是好的,六十年代的父母不理解我们,那只有我们去理解他们,化解冲突。
“我们跟你说过多少遍了,别在外面瞎折腾了,回家找个安稳的工作多好啊,省的天天住那么差,还存不下钱”
“妈,我知道您是为了我好”
“知道我为了你好,就听我话”
“您是觉得我在大城市,生活压力太大,怕我吃苦受累,是吧”
“唉!你终于明白我的心了”
“可是我从小就生活在小城市,所以我对大城市充满了好奇,我想趁着年轻可以在外面闯荡几年,如果现在不这么做,以后就没机会了,我不想给人生留下遗憾”
“你要这么说,我就不强迫你了,但是你自己选择的路,你要自己负责”
“没问题,我们来个约定吧,给我三年时间,如果我能闯出一席之地您就别逼我回来,反之,不用您催,我自己回来”
“好,那我们一言为定”
我们发现,在与父母沟通中,表达出自己的需要,寻找出父母的需要后,我们就不必再针锋相对,我们便可以互相妥协,找到一个平衡点。
可能有人觉得很难对父母说出真心话,那也没有关系,你可以给他们写一封长长的信,将你的想法写出来,依然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学会表达自己的需要,找出他人的需要,让你告别暴力沟通,收获幸福。
让我们拿一颗谦卑的心去面对那些浅显的道理,用实践将它们内化成自己的功力,彼时我们在骄傲的说,这个道理我知道,并且在生活中我也是这样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