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来了。
对一个所学校的评价,就是对一个校长的评价。大体上,评价制度分为三大块:第一教学成绩,主要是中考成绩;第二活动得奖,音体美文各种活动的开展以及比赛成绩;第三各种督导评估,上级部门对学校的检查评分。教学,老师卖力气,学生认真学,OK了;活动,找几个艺体老师带着,选出苗子,也不难。其中,最让人头疼的就是准备检查。
检查三件事:第一打扫卫生;这是重点中的重点,不管是什么检查团来了,省里的也好,市里的要好,首先就是打扫卫生,卫生是永远打扫不干净的,把纸扫了还有叶子,叶子扫了还有尘土,尘土扫了还得脱地,刚拖好地又踩上脚印了。有句老话:检查完了,卫生就完了,很有道理。领导的话说:软件好不好不说,面上的活你得做的漂亮,古时候,皇帝出门还净水泼街,黄土垫道呢!
第二准备材料,这是最要老师命的活。各种各样的材料,全校最忙的不是校长,不是主任,不是班主任,是各处室的“材料主任”。上级布置的任务和活动,你开没开展,主要是看材料,就像会计做账,只有账面漂亮,就问题不大。
全校最可怜的就是教导处帮忙的小张,小伙才三十左右,文笔特别好,被副校长看中了,去帮忙整理材料,除了教课之外,整天坐在电脑前面,脸色煞白,打印机忙个不停。
外行好奇,一个学校的任务就是教学,需要准备那么多材料吗?
按时间论,教学/材料≈1/1。以班主任为例,各种材料如下:通风记录,体温记录,学生安全记录,学生请假记录,综合素质评价(一个月12张纸),一周一次主题班会,各种活动照片,各种征文,各种手抄报,小制作,各种责任书……还有五大本笔记:业务积累,读书报告,会议学习,家校联系,听课记录(党员还得加上党员笔记)。一本一天写一张,等检查的时候,都不够页数。
另外,堂堂清,周周清,学生的单元过关,作文,改错本,实验报告册,集体备课,特殊备课,这都是份内的工作,就不多说了。有时,我坐在电脑前,半天的时间,可能只整理出一张表,刚刚理出个头绪,下一节必须上课了。好多次,为了整理材料,都备不上课,甚至耽误上课也是家常便饭。单纯管理学生不是最头疼的。
万恶的材料,能把人吃了,造材料就是造假,这件事情毫无意义可言。材料为什么要造呢?活动开展了,都该有记录,但是你没有开展,不造怎么办?活动没有开展,是不是老师偷懒了?不是啊,开展活动的时间都上了正课。为什么?因为领导甚至社会要的只是文化课的成绩,而不是高素质人才。
为了造材料,每年要浪费多少纸啊!为了造材料,浪费了老师多少的精力!为了造材料,耽误了学生多少“素质教育”!退一步讲,老师给学生讲一道题,班主任找调皮学生谈一次话,那都是有意义的事情,而“造假”,无论在任何行业,不仅毫无意义,而且影响恶劣。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检查越来越多,需要造的材料也越来越多,一名教师如果用一半还多的时间去造材料,必定本末倒置,最终连基本的教学,都力不从心。
我2008年毕业那会,电脑还不是很普及,检查的材料也相对较少,到2019年,第十一年,检查的材料已翻到十倍。流兴逻辑是上级所有的精神传达,靠的就是检查材料,只要有学习材料,材料越多,精神贯彻的越彻底。老师们最讨厌检查,你刚坐下,要备节课,通知:……材料准备好,要求……,下午三点送交……。开会,先照相,一次开会,领导换换位置,大屏幕换三次标题。
每到检查,最倒霉的是A4纸,为了多项毫无意义的工作,你就看着一张张A4纸在打印机里不情愿的被吸进去,懒散的抽出来,去接受那些从网上下载的,只是改了标头的材料。活动有没有开展不重要,只要材料做的真,就可以了。
第三教学生撒谎。想到这一点,我就心痛,上大学第一句话: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但一到了检查,就教学生要有“迎查意识”——教学生撒谎。明明早上6:10就开始上课,却非要学生说是七点起床,吃完饭,打扫完卫生,8点才上课。明明下午第四节从来不活动,上正课,晚上不是自习,上正课;体育课一周二节,说是三节,我们的音乐,美术,地方课程,人生规划,安全教育,地方课程等等,从来没有开展,上正课。
每个学生发一张“迎查纸”,上面把需要记住的检查内容,都写得清清楚楚,专门拿出时间来背诵,班主任检查,主任抽查,检查前夕,收回来,藏好。这也是教师和别的行业不同的一点:明明你多干活,还不能说,露出去,人家就说你违规。吃力不讨好,这倒罢了,关键是教学生撒谎,我们怎么能拉下脸来?虽然嘴上我们说是为学生好,但撒谎就是撒谎。不管学生在这种行为中得到了多少利益,用撒谎换来上课,是否值得?
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是善良,其次是诚实。我们是学校,我们是社会上公认的,仅剩的几片净土之一,我们怎么能仅仅为了检查教学生撒谎?
早期,我还想,上级领导只要检查细致,总会发现纰漏,怎么能容许“造假”,在学校如此泛滥?
现在,我知道了。领导都知道,他们又不傻,傻子能当上领导?
领导来检查的时候,总会提前通知,让你早做“准备”,这就可以说明一切了。领导知道这里面有“鬼”,也知道大多数学校没有条件完成各种指标纲要,但只要材料做的真实可靠,能应付上上级的检查就够了,再说上上级领导哪里有空来这下下级的偏远农村?像中国很多事情一样,活动只是有“检查材料”的花架子,谁管里面的“败絮”?
各种演练,只是抽大课间的空,让学生抱着头跑下去——防震演练!让学生捂着鼻子跑下去—火灾演练!搞个假人,按按肚子,亲亲嘴——急救演练!黑板上,写好题目,抄好备课——各种活动课程。一个班级从不同角度,多拍一些照片,多造几次材料,多找几个人签名,好多次的都有了。检查越多,要造的材料也越多。长此以往,本来应该并且学生很需要的一些活动课程,也通过造材料来解决了。上级文件太多,校长已经没有时间分辨必须与形式了。
前几年来检查还简单,就问“你们一周上几节体育啊?你们的地方课程开不开展呀?老师有没有把音乐课上成正课啊?……”一张检查秘籍就能查囊括了,这两年检查团进化了,“你们的地方课程上到哪一节了?你们上一次安全教育的主题是什么?老师怎么开展的?……”几个学生的回答一旦对不起来,就漏馅了。
检查一半就是演戏,谁的脸画得漂亮,谁的演技高,谁的得分就高,领导就爬的快。
教育局的督查组,来临前一周,学校领导就开始强调“迎查意识”“大事面前不糊涂”。级部主忙着打假课程表,把检查当天的“心理,人生规划,地方课程……”都换到了隔天。主任也大会小会强调“不打勤的,不打懒的,就打不长眼的。绝不能让咱级部给学校摸了黑。”人心惶惶,如临大敌,忙的暴躁异常。检查前,我都尽量拖延通知的时间,撒谎的时候如鲠在喉,身为人师,丢不起这人。
检查组要来的当天早上,我还在吃着饭呢,电话就来了“你快看看,你们班的卫生区,扫没扫?”我挂了电话,把还没有嚼碎的馒头,直接吞进肚子里。到了卫生区,主任正等着呢。
“你看看,你看看……”叶子有,但是不多。“很可能是早上刮风,落下的。”庞主任眼瞪得老大,要吃人一般“你说你,又替学生说话,这就是没扫。”我在班里不是说了一遍,今天领导要来,说啥也不信学生没扫,他弯腰要把叶子拾拾。“你赶紧去叫几个学生,来扫扫。”“可,现在已经上课了。”“你怎么还不明白?检查高于一切。出了差故,谁负责?再说,你找倒数来就行,他们在教室也是睡觉。”摊上这样的领导,你能说什么?官大一级压死人啊!
上午第二节,检查团姗姗来迟。学校全体教职工花一周多准备的材料,检查团花了不到10分钟就高效率的浏览完毕,还提了好几点让校长频频点头的不足。事后,巡查组分头开展专项检查。其中一个组负责检查国家规定的课程是否按时按量的完成。
检查组一过去,我就被庞主任叫去,脸色黑的像包公。原来,7班被叫去的四个孩子,人家问“你们经常到实验室吗?”“嗯。”然后又分别问四个孩子“最近做了什么实验?”结果四个孩子分别说了四个实验,又问“你们上周几做的实验?”四个孩子从周一说到周五,还不是同一节课。“这些在纸上都没有啊?”我尴尬的辩解。“咱开会不是说了吗?领导想到的咱要贯彻,想不到的,咱要发挥开来,不断重复。如果我们的工作做到家,检查组就不会发现任何纰漏。”
奥,我顿悟,教说真话难,说假话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