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莽是一只混血虎斑,在今年初春时节去喵星了。我身边至亲尚在,对于死亡这一课题它先教会了我。
它走了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陷于自责的阴影里。甚至没有勇气向别人提起它的离去,除了几个知道它的好朋友。
《生命的礼物》这本书,是我养的小猫去喵星了有意去读的,我想着可能在探讨死亡的书里面能得到一些安慰。作者是一位心理学家,这本书是他与妻子用生命最后的时光,共同书写了一场关于爱、死亡与存在的对话。
书中没有晦涩难懂的理论,只有两个智慧的灵魂,在生命终点前的真实剖白。它迫使我直视那个我总是试图回避的终极问题:当死亡不可避免地发生,我们该如何度过此生?
而让我对这本书产生最深切共鸣的,是我生命中一份短暂却无比珍贵的“礼物”——一只名叫“莽子”的小猫。
《生命的礼物》的核心观点之一,是“死亡焦虑”并非一种需要治愈的疾病,而是人类境况的一部分。亚隆提出,对死亡的恐惧与我们“未曾活过”的感觉息息相关。当我们虚度光阴,当我们的生活与真实自我背道而驰时,死亡就显得格外恐怖。反之,一个充分活过的生命,能让我们在面对终点时多一份坦然。
读到这里,我陷入了沉思。我们大多数时候都活在一种“避而不谈”的文化里,用忙碌、娱乐和物质积累来麻痹自己对终将消逝的感知。
但亚隆夫妇告诉我们,唯有拥抱这份终极的有限性,生命的光辉才能真正被点亮。 死亡不是生命的敌人,而是生命的“编辑”,它赋予每一个瞬间以意义和紧迫感。
就在这些宏大的思考出现时,我想了莽子。莽子是一个在山里开民宿的姐姐送的,那天我看到她发免费领养小猫的朋友圈,我就私聊她说自己想要。刚好那天我和同事需要去到他们那里工作,于是“免费”的莽子,就这样成了我生命中最无价的一份礼物。
它的存在,像一束温暖的阳光,照进了我规律的、有时甚至略显沉闷的生活。它会在我学习时霸道地躺在书桌上翻肚皮,会在我洗澡时默默守在门口,会在每一个我疲惫归家的夜晚在房间翘首以盼。
然而,这份礼物的“有效期”比我想象的更短。莽子生病了。起初只是食欲不振,很快便虚弱下去。在不知它生病到带它求医的过程中,我第一次如此真切地目睹一个鲜活的存在,如何一点点被抽离。莽子的离去,在我心里留下了一个空洞。我久久不敢提及它,它刚走时想起它全家人都会流眼泪,时间过了再读《生命的礼物》书,从理论变成了我急需的良药。
亚隆谈到“波动影响”。我们每个人都会像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会持续扩散,影响他人的生命,莽子虽然是一只小动物,但是与我建立了情感,于是我们的生命有了连接。
我想起《小王子》里狐狸对他说“如果你驯服了我,就要对我负责,”这种驯服,实际就是与之产生联结。
就像莽子在我眼里是独一无二的小猫,但是在与它没有链接的人眼里它只是一只普通的小猫,所以很难对它的死亡感同身受。
我忽然明白了。莽子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它激起的涟漪,却伴随我一生。
它教会我责任:照顾一个完全依赖你的小生命,让我变得有耐心。它曾经来过,陪我度过一段难熬的时光。 它来过,就是最大的意义。
距离莽子离去已经半年了,今天,我依然会想起莽子,但泪水不再充盈,取而代之的是一份温暖的感激。我感激它来过,给过我一些具体的温暖。
死亡终究会来,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有效的时间里,去爱,去感知,去体验……
用有意义的事情去对抗虚无,可能就是存在主义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