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意识的发展,让孩子更爱表达自己

——《0-6岁孩子习惯养成之绘画》笔记


如何提高孩子的绘画表征能力?


(一)肯定孩子的表征意愿。

孩子的表征:

①是幼儿通过图像的方式记录和呈现自己的想法和意愿;

②是其回顾自己经历,呈现自己经验,表达自己感受的过程。

面对孩子的表征结果,首先我们成人要做的是肯定并鼓励孩子的表征行为,帮助他建立起自信心,从而愿意继续表征。

图片来源网络

(二)表征前帮助幼儿回忆再现过程。

在孩子开始表征前,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一起谈论孩子今天想要表达的内容。

在他回顾自己经历的过程中,从繁杂的信息中抽取筛选出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这样的过程不仅让孩子的表征更加有目的性,也更利于其思维的发展。

图片来源网络


(三)帮助孩子关注其表征物体或人物的细节。

受幼儿年龄特点和经验基础的限制,中班的幼儿在尝试用表征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最先开始会记录自己所使用的材料。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关注游戏材料的特征,通过提升孩子的细致观察力,引导其表征出更多细节、具体的部分。

图片来源网络

(四)帮助孩子梳理更多可以表征的内容。

培养孩子的细致观察能力:

①多以“你和谁一起做了什么”的模式引导孩子来关注游戏同伴,让其表征的内容元素更加丰富;

②还可以鼓励孩子对自己经历过的事情进行表征。

③家长要有意识地以自身表达的话语体系来影响孩子,比如在介绍事情时经常以“第一…,第二…,第三……”的方式进行介绍,帮助孩子建立起分步骤的序感。

图片来源网络


总结:孩子任何一种能力的提升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家长此以往的不断坚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