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吃饭时间,大家都纷纷收拾书走出图书馆,我也想起身走,一本名叫《北大爱情》的书映入我的眼帘,小心翼翼的把它从书架上挪下来捧在手里决心啃一下。书中记录了许多北大关于爱情的故事,第一个故事是以杨沫开头的。杨沫写她和弦的故事。1931年杨沫去河北县教书,认识了弦,从此她们相爱,当时她母亲病重去世,父亲有外遇不管家。在杨沫穷困潦倒的时候她怀孕了,她告诉弦时那个男人突然变得冷漠无情,无声的抛弃了弦,杨沫说,她爱那个男人,所以她不恨他。她挺着大肚子去乡下生孩子。1932年八月的那一天,杨沫生下了一个男孩,她给儿子起名为萍,那年她18岁,她爱她的儿子,但她为了生存,她只能丢下他,所以生完孩子后她把孩子送到农民家里去寄养然后又回到城里。她觉得还爱那个男人,所以又回去和弦住在一起。有一天萍的奶爹来找杨沫说孩子生病了,杨沫回去时儿子已经死了。杨沫哭了一整夜。而弦像减去负担一样,稳稳的睡了一夜。杨沫说她愿意公开这段从没向任何人说过的往事,她不怕有人笑她“浪”或者“放荡”。但是她愿写出来,她想让别人知道真实的她。后来杨沫认识了贾大哥等一些革命分子,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最终还是和弦断绝了关系。
不知为什么跟着杨沫的步伐去欣赏她的爱情故事的时候,我的脑海中一直浮现出来的是民国那个被徐志摩称作“土包子”的女人——张幼仪。15岁的她受父母之命嫁给18岁的徐志摩,为徐志摩生子,随徐志摩出国,但所有的一切都阻止不了徐志摩爱上别人,最终还是和徐志摩剪开了那条由命运牵起来的红绳。
什么是爱情,徐志摩为了林徽因和张幼仪离婚算不算?金岳霖为林徽因终生不娶算不算?18岁的杨沫为弦生育被弦抛弃,生完孩子的她又回到弦身边继续陪伴算不算?这好像是一个简单而又极其复杂的问题。
在这个爱情“快餐”的时代,很多人认识几天,聊几句天就说宣告全世界:“我脱单了”然后也会在以后某个不确定的日期再说一句同样的话。我们也好像习惯了身边的人分分合合。
今天无意间看到热恋期的一位好朋友写给她对象的一段话:“我很讨厌自己会乱七八糟的想些东西,就好比还是希望我们不要陷的太深,我害怕那种拥有过后的失落,当慢慢的习惯了一个人的存在,又慢慢习惯一个人的消失,整颗心又会被重新拼凑。不管你接不接受,老天就是爱开这种玩笑,我设想过我不再爱上任何一个人,可是现在,我有点分不清楚,生怕自己会辜负了你认真的爱,又怕自己再一次会撕心裂肺,生怕我对不起你的付出,生怕你的心又会像曾经的我那样疼痛,也怕我又像个找不到家的小朋友,怎么说呢,我很爱你,却又不敢再向前一步,原谅我的爱未满,时间很长,我会加油。”关于她爱不爱他,或者有多爱暂且不说,但我敢肯定的是她写这些文字的时候内心应该是满怀赤诚的。
最后我想以蕊希的一句话来结尾这些文字:“愿你的城市有清风有烈酒,也有人是你的归途。”愿我们大家历经人间沧桑,仍满怀善良,也愿你能遇到恰逢其时的爱情,如果没有,愿你努力经营自己,然后再去努力遇见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