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们为了促进消费,使出了浑身解数进行各种营销手段,“房子是别人的,生活是你的”,“没人都要活得精致,“生活就应该充满仪式感”...
高级的营销,就是“种草”,是一种观念的植入。商家不会急于让你立即购买他们的产品,而是会精心营造一种氛围或者构建一种观念。他们会给你制造焦虑感,让你觉得不购买某种产品就会落后或失去某些东西;也会给你营造参与感,让你觉得自己是某个群体的一员,购买产品是一种身份认同。而实际上他们是在让你认同他们的价值观,接受他们的消费观。
一旦你被他们成功植入这种消费观,购买他们的产品就只是时间问题了。比如SK-II的广告,明确告诉你25岁前不用买,但在25岁前不断地给你灌输这种品牌理念。等到你25岁有了经济能力,再加上分期付款的便利渠道,很多人就会忍不住剁手购买。
这样隐秘而无处不在的营销手段,对于普通人来说,真的是防不胜防。而且,有些商家甚至会利用人性的贪婪、恐惧、懒惰等弱点。
我们辛苦挣来的工资,随时都有可能被各种诱惑所吞噬。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应对,才能守护好自己的钱包呢?答案就是按需消费。
按需消费,顾名思义,就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决定是否购买以及购买什么。
我们需要对自己的真实需求有清晰的认识。在面对各种商品和服务时,冷静思考,问问自己:这个东西我真的需要吗?它能给我的生活带来实际的改善还是仅仅满足一时的欲望?比如,看到一款新出的时尚服装,我们不能仅仅因为它的款式新颖就冲动购买,而要考虑自己是否有合适的场合穿着,是否已经有类似的衣物可以替代。
我们要学会抵制诱惑,不被商家制造的各种噱头所迷惑。一些商家会以“限时折扣”“限量版”等手段来激发我们的购买欲望,但这些所谓的优惠和稀缺性是否真的与我们的需求相符?如果只是为了贪图便宜或者追求稀缺而购买,很可能最终会发现这些东西只是在角落里积灰。
我们在消费时,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和享受,而要考虑到未来的需求和风险。比如,在决定是否购买一件昂贵的电子产品时,要考虑到它的更新换代速度以及自己的使用频率和寿命,避免因为一时的冲动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我们要学会制定预算,每月对各项开支进行合理规划,避免超支;定期整理自己的物品,了解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避免重复购买;学会比较不同品牌和渠道的价格和质量,选择性价比最高的产品。
在这个充满消费诱惑的时代,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按需消费,避免掉进消费陷阱,让自己的财富得到合理的运用,实现更加稳健和有意义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