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刚推开门,女儿就紧张的迎上来,“妈妈妈妈!快看看弟弟的手。”又闯啥祸了?
弟弟几乎是被姐姐硬拖过来的,强拽了手,展在我面前,有些浮肿的手背上粗糙的布满了颗粒样的小疙瘩,破皮又结痂的那种,皴了?我问儿子,姐姐说,我一拉他手,觉得粗粗的喇人,当时也以为皴了,细看才发现是被人挠伤的。啊?我又仔细看了看,确实不是冬天的皮肤皴裂,怎么回事?和谁打架了?
儿子开始叙述同学怎样拿他的书本,怎样抢夺,怎样相互追打,最后被同学逮住双手全被挠出血印,“右手灵活,很快挣脱了,所以右手轻,左手笨,没有逃离”儿子轻描淡写的似乎有些得意的说,为他胜利的右手骄傲了一下子。我询问他为什么拿他书?儿子说不知道,可能是我老坐那吧!他经常摔我铅笔,摔我书。“你是怎么处理的?”“有时我和他追一会,打一会,有时我不理他。”我一时无措,不知该怎样处理这件孩子间的胡闹或者是游戏,孩子并没有恶意,只是好玩而已,只是发坏要引起儿子的注意好让儿子和他玩而已,这样的事时常发生,我都是让儿子自己处理,可是这次儿子受了伤,性质不一样了,“以后不和他玩了。但是以后一定要告诉妈妈”我太累了,简单的处理了这件事。
晚上睡不着想起这件事,觉得自己处理的很不得当,只不过是逃避而已,儿子从上一年级以来,向我倾诉最多的是同学给他起的各种侮辱性的外号,都是围绕胖和黑展开的,我也很无奈,不喜欢打小报告的我总是教儿子用智慧的语言去反击,或者幽默的化解,或者不理会,为此我和儿子讨论过好多次,最主要的是不能为此生气或介怀,那就中了起外号之人的诡计,更不能自卑,因为我相信同学们不是恶意的,只是调皮和捣蛋,只是想引起你的注意,如果暴跳如雷,他们会很骄傲,因为戳中了你的弱点,会变本加厉觉得好玩至极,所以不动声色不理不怒,他们自会觉得无趣而灰溜溜的走了。要是你高兴,用你聪明的大脑,智慧的语言驳他几句,也不失为一种游戏和对自尊的捍卫。儿子每次都高兴收场,我在保护儿子的自尊心,怕他受到伤害,当然,也是教他如何走自己的路,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目光。
可是这一次,我却不知道如何给他正确的建议,我不太建议用拳头维护自己,更相信智慧的力量,但孩子还小,尽管读过很多这方面的历史故事,但运用我都不行,况且孩子,如果父母不能站在比较理智和正确的方向给予引导,孩子自己处理不了时,孩子的无助会使孩子偏离正确的航道而受伤害,更糟糕的是也许他会闭紧了嘴巴,不再向我敞开胸怀,因为从我这儿得不到有效的帮助,想到这儿,我一阵紧张,老师!对!老师会给我指引,作为家长该如何处理孩子在学校里发生的冲突。
记起一位母亲完美处理孩子的学校事故的事例,没有让孩子受到委屈,也不是袒护孩子的错误,而是仔细询问事件的经过,准确判断过错方的责任,及时维护孩子的利益,让孩子有安全感,但并不是每一位家长都能准确的判断事件的性质和责任,不是过之让小事情升级,就是不及让孩子憋了委屈,我的谨小慎微更是会损害孩子的心理健康,一味的隐忍和退让,会不会让儿子变得和我一样懦弱?……
这个晚上,我要失眠了。
也许,该读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