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刻意练习】
如今,我一听见“呼哧、呼哧的声音,脑子里便显出一轮圆月来,黄黄的,像一个玉盘似得挂在石榴树上;院子里盛满月光,明亮却又朦胧。
一个光着脚丫的小女孩在葡萄树下荡秋千,她一会儿坐在秋千上,双腿翘得高高的。一会儿站起来,歪歪扭扭的尝试“金鸡独立”,一会儿又盘腿坐下,眯起眼睛学“参禅打坐”。斑驳的月影透过葡萄架洒在地上,像一抹闲适的云,又像一团迷离的梦,分明又是一架绝世好琴,奏着欢快的、无忧无虑的乐曲……
这女孩,就是我的小女儿,一个一到周日下午就仰起小脸、眨巴着大眼睛跟我撒娇不肯回郑上学的“野小子”。
图片源自网络
【对比思考】
由声入手,通过圆月、葡萄树描述一个荡秋千的小女孩的形象。
开头的呼哧呼哧形容她玩得尽情而不亦乐乎。使用“院子盛满月光”“斑驳月影透过葡萄架”描述一个月圆果香的乡村小院。层层递进的闲适的云、斑驳的月、绝世好琴、 欢快的乐曲描述欢乐的自由自在的氛围。
【原文】
如今,我一听见“嗡儿,嗡儿”的声音,脑子里便显出一弯残月来,黄黄的,像一瓣香蕉似的吊在那棵榆树梢上;院子里是朦朦胧胧的,露水正顺着草根往上爬;一个灰发的老人在那里摇纺车,身下垫一块蒲团,一条腿屈着,一条腿压在纺车底杆上,那车轮儿转得像一片雾,又像一团梦,分明又是一盘磁音带了,唱着低低的、无穷无尽的乡曲……
这老人,就是我的母亲,一个没有文化的、普普通通的山地小脚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