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超级快速阅读》
总结关键词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存储信息,因为我们对一本书或是一场讲座的记忆,恰恰取决于我们对关键词的把握。只要总结得当,有时仅仅一个关键词就足以概括整段内容。在学校里,越是乖巧的学生越喜欢在笔记本上整整齐齐地抄下老师的一大堆原话,殊不知,如此大量的线性工作反而会阻碍右脑的工作。只要回想一下当初背诵课文的经历,你就会发现,要让大脑死记硬背完整的句子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摘抄原文虽然可以保留更多的细节信息,但对于记忆来说,效果往往差强人意。那些看似偷懒,仅仅是写下零星几个词的人,反而能够记得更多、记得更久。这是因为他们懂得把握重点,懂得利用有限的关键词把理解到的内容与自己既有的知识网络结合在一起。有了这一步的工作,我们在日后复习的时候自然会感觉轻松许多。
I:这段讲解了如何更好的记忆知识点,简单来说分为四步:
1.完整理解
2.忽略细节
3.提炼关键词
4.连接网络
A1:为了找拆书的片段,我翻出了自己的读书笔记,结果一打开就有点懵,全是大段的文字,再回想某一本书讲了啥,得到只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嗯,这本书还不错。
这让我意识到两个问题:首先,自己过去的读书方法是不完善的,最多只完成了当下的理解,并没有真正的将之吸收和使用。其次,记录笔记的方式非常原始,不利于快速找回记忆。
比如我对推荐书目里的《超级快速阅读》的笔记就是这样的。
然后我一条一条的去阅读这种原始的笔记,就找到了这个片段。读完这个片段时我的感觉非常复杂,用一个词概括就是“ridiculous”:我读过一本告诉我应该如何记忆的书,而且当时也觉得很有道理所以做了笔记,但结果却完全没记住也没有改变,以至于连这个方法本身都忘记了!
A2:反思自己过去为什么会喜欢做这种大段的、一字不差的笔记,找到了两个原因:
一是贪多,想要把书中所有有价值的信息都保留下来,结果嚼不烂,连最精髓的东西都没消化掉;
二是目标感不强,为了读书而读书,没想着为什么要读,怎么将书中的内容用在生活中。
说白了,就是没有致知于行
那么今后我会怎么做呢,按照自己梳理出来的四个步骤,我会这么做:
1.在自己认为写的好的地方放慢速度,仔细阅读,加深理解;
2.不要妄图记忆所有的信息,过滤掉细节,找出最精髓的部分;
3.可以进行整段的摘抄,但一定要将精髓的部分提炼成关键词;
4.将提炼出的关键词与既有的知识体系进行融合;
那么回过头来用片段讲述的方法再来读片段本身,我已经通过I的部分完成了前3步,那么就需要将之与既有知识体系进行融合,于是开始联想,就想到了采铜老师的《深度学习的艺术》中的四步法:提问——解码——操练——融合,和拆书帮的RIA读书法。
将三者进行联系和对比,就到了一个对应关系
1.提问——()——()
2.解码——完整理解、忽略细节、提取关键词——R/I
3.操练——()——I/A
4.融合——连接网络——A
很自然的就有了新的体悟:
1.读书要带着目的和问题。再迁移到拆书上,就是要在拆书时问一问自己,为什么要拆这本书,想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达到的目的是什么;
2.拆书是通过由简至繁过程的使知识与自身产生更深的联系,片段中的提取关键词则是由繁至简的抓取关键信息,便于记忆;
3.综合成一个步骤则是,“提问——R——提取关键词——I——A——将关键词融合到网络”,再提炼一下就是QREIAC,这就形成了自己的个人化的读书法了。